日前,首届太安农业风险管理国际论坛在贵州遵义召开。本次论坛由太安农业保险研究院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南开大学农业保险研究中心举办,主题为“汇智全球、质量发展”。论坛上,太安农业保险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农业保险保障研究报告(2020)》。
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为23.61%,延续了增长势头,但增速仅为1.56%,“扩面”依然是多数农产品保障水平提升的主要推动力。
从保障杠杆情况看,2019年政府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有所提升,种、养两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分别为74.3%和75.4%,支持力度和2018年相比有所增加,这和各地重视农业保险工作以及2019年的非洲猪瘟等疫情灾害有关。
从赔付情况看,2019年,农业保险积极作为,在降低非洲猪瘟重大动物疫情、特大洪涝灾害对农业产业造成的损失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及种、养两业保险赔付率均创历史新高,畜牧业简单赔付率更是达到105.52%。部分省份的农业保险亏损情况也十分严重,黑龙江、四川等7省(市)农业保险赔付率超过100%,特别是四川等4省份生猪保险赔付率在200%以上。
基于数据梳理分析,报告认为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有四方面突出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一是农业保险受益户的平均获赔金额并不高,农险灾损补偿有限,参保农户获得感不强;二是农险政府补贴不尽合理,财政支持效能未充分发挥;三是农险市场机制不完善,运行效率亟待提高;四是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农险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对标《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现有突出问题,报告提出了四项加快补齐短板的对策建议:一是要推动农业保险产品形态升级,完善农业保险合约设计,拓展农业保险服务范围,探索“保险+科技+服务”模式,提高农险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加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力度,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保险补贴责权,中央财政应进一步提高粮食和重要大宗农产品保险保费补贴比例,提高农业保险补贴精准化程度,增强财政补贴效能;三是要建立明确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严格市场监管及规范各级政府行为,鼓励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运营机制和保险服务创新,提升农险运营效率;四是要加强农业生产风险评估和区划,实现农险费率动态调整,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保障农险稳健持续发展。
论坛上,太安农业保险研究院专家委员会还发表了《农业保险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成果,从国家战略格局研究农业保险新功能、新实践以及新启示,促进农业保险提质增效。
此外,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e农险FAST”新版本。据悉,“e农险FAST”依托“e农险”1.0到5.0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开发了农险领域首个物联网大数据应用试点“风云鹰”,构建复杂条件下的动态解释性风险评分模型“农险分”,实现人与AI的深度结合“慧眼”“捷辨”,区块链技术赋能农业产业链“农e链”等新技术。
太安农业保险研究院是由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风象辑(北京)气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金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艾妮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6家理事单位发起成立,是目前国内农业保险领域首家民办非企业单位。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