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
2013年金秋,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幅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大写意”画卷就此展开。2018年金秋又至,天津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已在细数“一带一路”建设五年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五年来我国保险业不仅在双向开放的环境中努力“自强”,也作为实体企业的“护航者”大踏步地走出国门,与全球保险业展开探索性合作,共同为“一带一路”建设谋篇布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创新佳绩。
“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是写入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等重要决议的建设内容,更是一份全球性的“合作指南”。
在近日举行的2018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从2013年9月该倡议被首次提出到付诸于实践的五年间,共建“一带一路”的进展和成果超出预期。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超过800亿美元,已在沿线国家建立了82个经贸开发区。五年来,有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118份“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协议;蒙内铁路、亚吉铁路、中泰铁路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生根。
这些丰硕成果背后,从未缺席的是中国保险业秉承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所提供的扎实风险保障、服务、管理以及稳健的资金支持。
风险保障服务管理全覆盖
中国企业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非常复杂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环境,保险机构不仅要做其风险的保障者,更要成为风险管控的提供者和服务者。
江泰经纪公司董事长沈开涛表示,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无论国有还是民营,都面临三个棘手问题。识别“走出去”面对的市场风险、生产要素风险、融资风险、环保风险、劳工风险和文化习俗风险等;人员的人身安全,包括安保、救援和应急处理;企业遇到各种纠纷如何化解,避免商业纠纷上升为政治纠纷或国际纠纷。“这是‘一带一路’谋篇布局的前五年以及以后需要跨越的坎儿。”
怎样跨越?保险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觅得机遇,也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成长保驾护航。基础工程项目和并收购投资项目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头戏,围绕此,保险公司推出了工程险、货运险、人身意外保险等常规和创新型险种予以项目尽量充分的风险保障和服务。
人保财险作为国内险企的“排头兵”,以国际化的视角为企业海外业务拓展供给保险产品,其搭建的国际业务保险产品库基本覆盖了中国企业海外项目筹备、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和领域。在常规险种的基础上,公司重点关注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保险、绑架与赎金保险、互联网保险、科技保险等创新型险种,力求满足因企业境外安全形势、经营手段的变化而带来的风险保障的需求扩展。
中国信保发挥政策性机构优势,通过保险产品以及商账追收、资信评估等服务,助力实体企业破解“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等难题。“中国企业在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建设的同时,其实自身也背负了很大风险。”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副总经理陶毅告诉记者,2016年4月,我国某汽车企业向坦桑尼亚集团(买方)出口价值近800万美元的货物,收到货物后买方突因当地经济形式恶化,出现资金周转问题,无法按原计划还款,该汽车企业提出索赔金额600多万美元。公司接到报案后,一边详细梳理案情,一边通过合作的海外专业律师渠道对买方实地勘察、追讨,最终向买方追回部分欠款并赔付370多万美元,补偿了我国企业的交易损失,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信保海外追偿的专业能力。
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无须直接面对投保人,须借助全球组合分散风险,天然是保险业走出去的先行军。我国唯一国有再保险集团,中再集团正通过自建、并购、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加快设点布局,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全球服务网络。自去年以来,中再集团已与境外26家保险和再保险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境外服务网络覆盖全球118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企业全面提供咨询、风险查勘、出单、理赔救援等本地化的风险管理服务,成为保险业在海外广泛铺设服务网络的典范。
稳健险资支持不可或缺
保险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扮演后端赔付兜底的角色,还在进一步强化资金融通功能。所谓资金融通,即通过直接投资或融资的方式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2016年至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合意投资需求至少在10.6万亿美元以上。如此巨额的投资需求为大规模的保险资金提供了用武之地。
“多数‘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期限长、资金需求大,这正与保险资金的特点相符。”人保资产宏观与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杰表示,保险资金通过债权、股权、股债结合和资产支持计划等方式,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重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参与“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的资金融通,不仅可以深化险资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更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加快险资“走出去”的国际化步伐。
中资协数据显示,2013年9月至2018年7月底,保险资金以债权、股权投资计划形式,支持“一带一路”注册规模已达9612.15亿元。近万亿规模的险资投向“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离不开众多保险资管机构的积极响应,不断寻找和挖掘合适的投资机会,在重点的交通和能源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比如华泰保险,目前已累计注册涉及投资“一带一路”项目的保险资金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规模480亿元,投资领域涉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枢纽港、航运港口网络、航运船舶建造、航运造船基地以及沿线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
不久前,泰康人寿与中广核及相关投资方正式签署投资合同,拟投资不超过10.75亿英镑入股由中广核和法国电力集团共同开发的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以下简称“HPC项目”),其中泰康人寿实际出资金额不超过5.44亿英镑,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不超过5.31亿英镑。此次HPC项目是我国保险行业首次投资入股核电项目,为保险资金开辟了多元化的投资路径,是保险资金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体现。
重大海外投资项目中多见中国信保的身影,2013年至2017年末,该公司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5483.5亿美元,承保了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巴基斯坦燃煤电站项目、马来西亚钢铁厂项目等各类“走出去”项目近1500个。今年前8月,中国信保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和投资额达948.8亿美元,同比增长20.7%。
据中资协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介绍,险资投资“一带一路”项目短期内是按照“先国内后国外、先间接后直接”的方式,同时,与大型央企、国企合作进行境外投资的方式也在探索中。
保障提质基于共同合作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如今的中国实体企业与金融机构正在携手走出国门,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专业能力和资金支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金融业组成部分的保险业,虽然五年来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需看到,中资保险公司“走出去”的步伐尚且落后于实体企业。中再集团董事长袁临江表示:“保险业的全球化经验比较欠缺,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险供给,与‘一带一路’建设日益推进、不断升级的保险需求之间的矛盾正在凸显。”
在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方面,针对企业海外业务所存在的政治风险、特殊人身意外伤害风险、延期开工风险、跨境并购风险等的保险产品处于缺失或保障性不强状态。据估算,2016年中国海外利益的财产险和工程险保障需求约为10万亿元人民币,而国内主要商业保险公司为中国海外利益财产险和工程险仅提供了约6500亿元人民币的风险保障,仅占实际保障需求的6.46%。因此,险企还需加大上述保险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
“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正如“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利益、责任和命运共同体的本意,全球保险业也需形成一股合力。尤其是对于重大基建项目的承保,中资险企单打独斗会造成国际大型、复杂项目的风险承接能力不够强。中国太平相关负责人建议,在进一步调动、优化整合内部承保能力的同时,继续加速整合中资同业的承保和信息资源,锚定重点项目,研究建立共保体,抱团出海。同时,加强与海外合作伙伴的战略联盟,实现互惠共赢。
从顶层设计角度考虑,要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商业性保险运用的引导,促进商业保险公司与中信保加强业务协作,促进商业险和信用险有机结合,通过完善的保障范围以及合理的风险分散机制(再保险)将风险分散,为“走出去”企业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在监管创新层面,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指出,未来需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保险监管机构间的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形成一致的保险监管制度标准。同时,搭建保险信息服务的共享平台,做好保险与相关机构的合作,特别是和监管机构、银行金融机构还有相关业务机构的合作。此外,袁临江还建议,可加快审批保险机构特别是再保险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新机构,稳妥支持中资保险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保险主业并购以及适当放宽保险资金可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范围。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