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北京金融法院发布《关于为北京“两区”建设中金融领域改革创新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若干举措》)。《若干举措》提出,加强对金融领域法定数字货币、网络虚拟财产、数据等新型权益的保护,保障金融科技创新在法治轨道上稳妥开展。
据北京金融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蔡慧永介绍,为更有力地支持北京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北京金融法院制定出台《若干举措》,明确北京金融法院服务北京“两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举措。
《若干举措》分5个部分,共20条。聚焦金融服务领域改革创新,《若干举措》对以金融创新为名掩盖金融风险、规避金融监管、进行制度套利的金融违规行为进行规制,明确要求体现实质正义和公平,保障依法合规开展金融制度和政策创新。聚焦金融业双向开放,《若干举措》提出加大对中外各类金融机构合规经营活动的司法保护力度,组建涉外金融案件专业审判团队,公正高效审理涉外金融纠纷。
在服务北京“两区”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方面,北京金融法院从推进金融审判体制机制改革,促进金融治理能力提升;支持金融服务领域改革创新;加大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研究服务金融重点领域创新发展,推动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强化专业审判能力建设,努力营造国际一流法治营商环境;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五方面入手。
其中,在审判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据蔡慧永介绍,北京金融法院探索群体性金融纠纷代表人诉讼机制改革,制定《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实施指引》,细化相关诉讼程序的推进规则。在涉乐视网一案中首次适用普通代表人诉讼,通过先行先试,力促金融纠纷高效化解。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金融管理机构、监管机构初步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定期组织联席会议等形式探索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共同研究金融领域法治建设、重大金融风险处置等问题,形成金融风险防控合力,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在金融服务领域改革创新方面,截至8月5日,成立不足半年的北京金融法院共立案1343件,其中一审案件867件,二审案件327件;标的额超亿元的案件189件,标的额最高的一起案件达到88亿元。北京金融法院受理的民商事案件,不少直接关系金融秩序规范和金融风险防范。蔡慧永介绍,北京金融法院受理的“1号案”——“蓝石资产与兴业银行等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实施以来全国首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直接关系广受关注的证券发行中介机构责任形态、责任边界问题。
在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方面,截至目前,北京金融法院网上立案率82.13%,电子送达覆盖率85.02%,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同时,北京金融法院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5G等现代科技在司法领域的深度应用,全国首家5G融法庭、全市首家数字融合法庭等在北京金融法院设立当天投入使用,帮助当事人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实现线上、线下诉讼场景的融合,极大节省了当事人参与诉讼的成本。
北京金融法院还深入开展精准普法,推出为民利民便民惠民举措,如“理财风险社区谈”活动,为社区群众量身定制普法宣传产品。在当事人等候区播放普法动漫,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出“融小法课堂”网络公开课,聚焦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钢铁产能查封、操纵股市、银行卡盗刷等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内容,教育引导群众理性投资理财、防范金融风险。
此外,北京金融法院还与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等7家行业调解组织和北京证监局等4家单位分别建立合作关系,结合金融纠纷专业化特点,打造调解与诉讼有机衔接的一站式解纷格局。截至目前,先后有157起纠纷进入多元调解程序,其中11起纠纷标的额超过5000万元,成功化解一起标的额超过2.2亿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