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弥补短板夯实基础 金融全方位支持海南深化改革开放

2021-04-16 11:23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实施,提出了关于海南金融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为落实《总体方案》相关重要战略部署,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业内专家认为,《意见》提出六方面33条具体措施,以金融全方位支持海南全面改革开放,涉及跨境资金流动、金融服务业开放、金融市场体系建设、金融产品创新、金融风险防范等各个方面,既有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探索的内容,也有针对海南金融现状诸多补短板的改革举措。并且,《意见》中有多条措施突破《总体方案》中的金融制度设计,体现在国际国内新发展形势下对海南自贸港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便利跨境贸易投资资金流动

“高水平的经常项目开放和资本项目开放的政策、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政策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金融政策。”2020年6月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便利跨境贸易方面,《意见》提出,根据“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尽职审查”原则,审慎合规的海南自由贸易港银行可试点凭支付指令为优质客户办理真实合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结算,实现银行真实性审核从事前审查转为事后核查。

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方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有利于银行基于与优质客户的长期合作和总体把握业务风险的情况下,在单笔业务交易的处理中,相关单据的核实从事前转为事后,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在海南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王方宏分析称,此次《意见》支持在海南试点此项业务,还提出支持在海南探索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试点,这为跨国企业统筹安排境内外资金提供了更好的产品,有利于企业根据经营需要保留不同币种,减少币种转换成本和降低汇率风险。

国家外汇局副局长王春英4月1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外汇局会进一步按照《总体方案》,2025年前,分步骤、分阶段作出重点任务安排,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思想,在贴合实际经济需求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改革开放的力度,有序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境外资金的自由便利流动。

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导向

记者注意到,《意见》很好地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33条措施中有多条涉及到具体的产业方向。《意见》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创新金融政策、产品和工具,重点支持海洋产业、旅游会展等重点领域发展。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将有助于推动海南建立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促进服务业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意见》还鼓励海南在金融前沿领域进行探索创新,包括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科技金融发展、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等。其中,在鼓励发展绿色金融方面,《意见》提出,鼓励绿色金融创新业务在海南先行先试,支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此次《意见》以创新试点形成多个新的市场机会,比如探索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将海南自由贸易港纳入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就业的境外个人开展境内投资等。”王方宏分析称,这些都是相对独特而又具有较大潜力的市场机会,有利于吸引金融机构进入,完善市场体系和提升开放程度。

王春英介绍称,2020年12月,外汇局批复同意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QDLP对外投资试点,并给予50亿美元试点投资额度。目前,外汇局海南省分局已经制定了QDLP试点管理办法,正在组织推进具体试点工作。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管得住”才能“放得开”。王方宏认为,在自由贸易港高度开放的金融环境下,金融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跨境资金大规模异常流动的冲击;二是跨境购买或销售的金融产品出现问题引起的市场风险;三是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税的风险,开放的金融环境使得“三反”风险比国内市场更难防范。

“金融体系稳健是支持海南改革发展的基础,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建议,一方面,要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梳理国内原有的相关法律体系,加快补齐短板;另一方面,国内金融业加快开放,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需要扩大宏观审慎覆盖范围,加强各部门协调;此外,还要不断完善各类金融机构风险监测和评估框架,加强对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处置预案。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