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国多个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纵横联动东西南北、统筹联通国内国外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展望“十四五”,《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未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仍将稳步有序推进,其背后离不开金融业的鼎力支持。11月12日,第263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天津银保监局、上海银保监局、海南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分享引导辖内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经验。
天津银保监局: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天津银保监局局长王毅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说,三季度末,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融资约6900亿元,同比增长18%;提供保险保障近5.7万亿元,同比增长42%。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王毅表示,在这方面,辖内金融机构着重于“三个服务”,一是服务于疏解项目“转得出”。各机构为项目搬迁提供“一揽子”金融支持;二是服务于疏解项目“留得住”。各机构大力支持天津现有园区提升改造,助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保标准显著改善,满足迁入企业的需求;三是服务于疏解项目“发展好”。各机构主动服务转移项目的未来发展,根据其所处的发展阶段,量身定制融资方案。
必须强调的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协同”。基于此,在银保监会的统筹指导下,天津银保监局与北京、河北银保监局实现了监管信息共享,在跨区域准入、联动执法、风险联合处置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记者了解到,天津辖内主要机构均已建立了跨省市合作机制,实现了京津冀业务的有效统筹和深度联动,渤海银行、天津银行还推出了三地分行“内部银团”和跨区域协同营销考核等措施。在银保监会指导下,京津冀地区在全国率先试点保险公司跨区域经营备案管理,只要在北京、河北有分公司的机构,经备案后就可以在天津开展业务,打破了区域经营限制。另外,金融机构在交通、环保等领域也推动了三地“一体化”。
另外,王毅还介绍,为推动天津“一基地三区”建设,聚焦区域特色,天津银保监局专门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监管处和自贸试验区监管处,出台监管指引,要求各机构加大支持、改进服务。具体来看,一是助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大力扶持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新兴产业,融资支持达到449亿元,同比增长83%;二是助力打造“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尤其在金融租赁业不断深耕;三是助力打造“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支持港口建设和航运产业链发展,相关融资达448亿元,风险保障逾9000亿元,助推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跻身全球十大港口,成为服务京津冀和北方地区的海上门户;四是助力打造“改革开放先行区”,积极复制推广全国其他地区先进经验,推动天津银行业保险业创新发展。天津FT账户(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成功落地,成为北方唯一一个上线FT账户体系的地区。
上海银保监局:推动银行业保险业精准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自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上海银保监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银保监会党委、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主动作为,着力推进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精准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琦在会上说。
如何让金融资源在长三角区域更加畅通流动,是金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为此,上海银保监局首先支持辖内主要银行保险机构通过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主动打破内部条块分割,协同长三角区域内各家分行及集团内其他子公司,统筹推进金融机构一体化平台建设。其次,为促进信贷资源在长三角区域顺畅流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该局要求在沪主要银行机构在跨省授信和联合授信贷款方面主动创新,推动落地项目。再次,引导上海辖内机构加大对长三角地区的金融服务力度。截至9月末,辖内银行机构对长三角三省的贷款余额接近900亿元,辖内保险机构通过承保大型商业风险和统括保单方式,实现保险保障跨区域,为三省提供风险保障2.06万亿元。
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涉及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和进博会三大重点任务,能否完成这三大重点任务,关乎这一战略目标实现与否。
据刘琦介绍,在支持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方面,该局相继批准辖内六家银行设立新片区分行,并与新片区管委会、央行上海总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发文,提出“全面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50项措施”,推进自贸区金融业改革在新片区深化扩围。在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方面,该局积极推动各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投放绿色信贷、加快发展绿色保险,参与建设示范区绿色发展项目库,助力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在服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方面,该局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连续三届不断升级进博会金融服务和风险保障方案,加大在结算汇兑、融资服务、新型贸易形态等方面的创新力度,积极扩大进博会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连接纽带的溢出效应。
谈及未来计划,刘琦提到,上海银保监局将多措并举,在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方面加大探索先行先试,为推进我国金融业制度型开放做好探路者。同时,还将在浦东深化金融改革试点,以制度创新强化上海配置全球金融资源的功能,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参与全球价值分配提供功能更为强大的平台通道。
海南银保监局: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今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自贸港建设进入新阶段、新征程。海南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傅平江在会上介绍,为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该局采取了四类措施,可以概括为“优”“新”“实”“稳”,即金融营商环境和金融业态持续优化;金融创新活力明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不断加大;守好金融安全稳定环境。数据显示,该局辖内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自贸港重点项目建设的信贷投放力度。截至目前,该局辖内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贷款累计达1898亿元,共支持491个项目落地;另外,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722亿元,同比增长13.41%。
金融服务支持自贸港建设,创新是突破口。傅平江表示,在银行业方面,该局指导银行机构FT账户建设,并以此推动金融创新。目前省内已有10家金融机构通过直接接入模式提供FT账户金融服务,共开立FT主账户1.8万个。在保险业方面,今年年初,海南保险机构在全国首创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综合保险,帮助全省100家重点企业快速恢复生产经营;6月份推出海南乐城特药险,成为首款境内外抗癌和罕见病的特种药品费用补偿性医疗保险产品。
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相比之下,海南金融基础较为薄弱。对此,傅平江表示,下一步首先要在扩大开放丰富海南金融业态上下功夫。按照银保监会部署,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消费金融、金融租赁等金融机构,同时要逐步推进跨境资金流动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建设与海南自贸港相适应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金融体系。其次,要在推进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上下功夫。围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创新各类金融产品服务。支持保险机构与境外机构合作开发跨境医疗保险产品,推动构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分步骤、分阶段发展离岸金融。再次,要在加强依法监管、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上下功夫。据悉,2018年以来,该局累计处罚银行保险机构72家次,问责责任人107人次,罚没合计4069.5万元,释放“强监管、严监管、依法监管”信号,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