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行业竞争加剧 监管机构重视 “开放银行”正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2020-06-22 11:29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在6月15日拉开帷幕的广交会上,建行将其利用金融科技助力稳外资外贸的最新成果,通过“3D数字银行”等方式别开生面地呈现在网上。在其背后,开放的理念未曾缺席。面对疫情的挑战,建行运用“全球撮合家”的开放式跨境撮合平台,对跨境交易场景下的海量数据,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进行精准匹配和智能推送,为企业跨境贸易、投资、项目合作提供信息发布、需求撮合和商机推荐。

布局和发展开放银行是银行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6月3日,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发布的《开放银行实践与发展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显示,近年来,在激烈的内外部竞争推动下,全球银行业加大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开放银行已逐渐成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新的重要趋势。今年以来,开放银行在我国不仅有效满足了疫情防控的现实需要,而且在市场需求强劲增长和监管政策科学引导下,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大势所趋:银行业加速布局

银行业尽早布局“开放银行”等模式的跨界融合战略,是长期可持续稳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开放银行的商业生态系统中,多个机构协作将各自的产品和服务组合或交互成一个又一个完整的、面向每个客户的特定创新解决方案,这不仅能够为银行拓展新的市场。从长期来看,还能有效降低其运营成本、提升客户体验、增加客户黏性。” 金融监管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肖靓表示。

技术的发展也倒逼银行业提高开放能力。“在技术信息和数据能力上,银行的闭关自守越来越难,从现在的第三方支付场景来看,大家看不到银行的品牌,只能看到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渠道,银行的支付品牌越来越隐性。”微众银行金融科技资深研究员徐磊表示,未来银行要高度重视自己的开放能力和连接渠道的能力,打开边界去勇敢地与各种合作伙伴建立关系,扩展自己的客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家银行对开放银行的探索持续加速。“广发银行打造开放银行场景金融生态,成功探索平台生态和行业赋能两种创新模式。”据广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行完成开放银行服务平台建设,输出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商户接入效率提高50%以上;并推出多款开放银行标准产品,实现API、H5、SDK等方式的开放银行产品输出,支持账户、存贷、支付、信用卡、优惠券、礼遇等金融业务合作对接。

2020年,平安银行开放银行以API、SDK、H5等方式接入客户1231家。该行一季报显示,其零售开放银行1.0平台已于3月底投产,上线17个API产品、114个API接口,覆盖了账户管理、理财、支付、保证金等。

疫情的考验也给开放银行的发展带来机遇。《研究》认为,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下,开放银行模式助力商业银行在“衣食住行”各类场景中为零售客户提供安全便捷的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同时也可将对公服务快速渗透锚定到供应链、产业链各个节点和生态平台上,从而提高金融服务质效。

据了解,建行“全球撮合家”平台今年已上线全球医疗防疫专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专区板块,并将陆续上线数字会展、中欧班列、招商引资等特色专区,围绕建立“跨境生态圈”持续完善线上功能、不断丰富业务场景。

内部推动:打铁还需自身硬

布局开放银行,首先需要银行业自身的高度重视。“在对开放银行的本质缺乏足够了解的情况下,容易简单地将开放银行等同于开放API。但API的开放只是特征之一,开放银行更多体现在商业战略转换、组织架构变更、行为模式颠覆、人才需求变化、业务结构调整的改革上,这才是银行需要跳出传统框架去处理的现实因子,而传统银行里这些因子的调整所面临的压力,往往比互联网银行更大。” 肖靓认为,技术基础只是实现开放连接的工具,不是开放银行的关键所在。

在完成商业模式思维的转变后,场景化推广是银行业应当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开放银行商业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如何借由外部资源进行线上获客与活客,成为各家银行反复思考的难题,而拥抱互联网是银行打破获客瓶颈、打造新型业态的主要途径。”《研究》提出。

对此,《研究》认为,在B端,要深度对接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升级企业服务,增强客户黏性,构建差异化的场景平台与细分领域的金融解决方案,满足B端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在C端,一方面要通过“走出去”与外部机构在第三方场景展开经营合作,通过支付和账户接口等为合作平台提供支持与服务;另一方面要通过“引进来”将不同商业生态嫁接到自建的场景平台中,满足客户金融和非金融服务的诉求。而在G端,要通过金融科技输出,为政府各领域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应用服务,从而提升政府综合治理能力,推动政务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开放共享,从而增强C端和B端客户黏性。

外部助力:提供适宜土壤

对于开放银行的发展,监管层日渐重视。去年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借助API、SDK等手段深化跨界合作,借助各行业优质渠道资源打造新型商业范式,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2月央行发布的《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安全管理规范》,规范了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的类型、安全等级、安全设计、安全部署、安全集成、安全运维等。业内人士认为,这为开放银行API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后续,外部政策的持续助力,将为开放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适宜土壤。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当前,我国开放银行正处在发展初期,需要市场的包容,更需要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作为支撑。

“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指引及纲领性文件,明确监管主体,制定开放银行推进规划,协调和保障银行与第三方机构间的利益关系,形成开放银行各参与方协同推进、利益共赢新格局。”董希淼表示。

在数据共享方面,董希淼认为,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开放银行金融数据共享业务准则,明确数据的开放范围及权限,减少因数据冗杂、数据滥用引起的数据共享作用性减弱,促进开放银行技术标准化体系的发展,并建立科学的标准化框架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模式相比,开放银行蕴含了更多包括技术风险、操作风险及系统性风险在内的不确定性。“监管部门除了要考虑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等,还要充分借助监管科技,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构建以数据驱动监管为核心的智能化实时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和效率。”董希淼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