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红星村的嬗变 从江西红星村羽绒产业发展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2019-04-30 12:34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仲春江西,一场场春雨,让广袤的赣鄱大地生机勃发。在江西省庐山市横塘镇红星村,既没有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也没有春耕春种的庄稼户,这里家家都有缝纫房,人人都是经销商,每栋房屋或是加工羽绒服装的车间,或是销售布料、钮扣、拉链、针线的店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个仅有800多户农户、3400余人的小村庄,却拥有自主生产经营权的羽绒服生产企业426家、电商企业1300余家、物流企业15家,布料、印花、辅料等配套企业85家,年创造产值超过50亿元,甚至还成为了全国第三大儿童羽绒服生产基地。这一串串耀眼的数字,让这个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自然资源不丰富的小村庄令人称奇。

  依托羽绒产业为支撑,红星村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提升?带着这些问题,《金融时报》记者专程前往红星村一探究竟。

  “红星”是如何闪耀的

  红星村的嬗变,生动诠释了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关键所在。

  红星村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南麓,上世纪80年代,在没有资源,只能依赖人均不足三分田地的情况下,红星村人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穷则思变,依托临县共青羽绒产业的优势,红星人先打工后创业。1987年,村民徐德义返乡创办全村第一家羽绒厂。在他的带领下,回乡创办羽绒加工企业成为热潮,10年间,红星村完成了从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随后20年,红星羽绒创新求变,产品结构从单一羽绒加工发展为完整的羽绒服饰产业链,销售方式从“提篮满村跑”“摆摊设点”转换成“直供商超市场”,进入21世纪,搭上“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列车,红星羽绒“触网”,线上线下齐发力。尤其是电商创业园建成后,产业的聚集效益、品牌效益、引领效益迅速凸显。

  产业兴,乡村兴。村书记查柏星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羽绒产业带动十县百乡千村近6万人就业,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红星村被评为江西省创业孵化基地、江西省服务业集聚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村里人人有工作、家家有别墅、出行有小车、休闲有广场、医疗养老保险全覆盖,幸福指数特别高。”可以说,羽绒产业的兴旺让红星村振兴发展初具雏形。

  产业兴旺的金融动能

  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红星村羽绒产业也不例外。

  经历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红星羽绒逐步发展壮大了,同时,也为金融整体发力提供了良好条件。为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红星村羽绒产业金融供给,人民银行星子县支行出台多项指导意见,支持羽绒电商创业园建设,增进羽绒产业整体金融服务。在电商创业园建设期间,庐山市农商行在保持优惠利率不变的情况下,为企业及时调整担保方式完成转贷;江西银行小微中心九江分中心总经理李建茂到九江任职的第二天就赶往红星村实地调研,一周内完成52户企业评估授信;市农业银行机构在全国首创“惠农羽绒电商e贷”,能够迅速为羽绒电商提供30万元以内信用贷款。此外,深化银行网点转型,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对企业开展财务规范培训等金融服务在红星村屡见不鲜。

  据统计,近4年,人民银行星子县支行累计发放再贷款5亿元,辖内8家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近9亿元。随着普惠金融服务点的设立,红星村全面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长期的金融服务与金融教育也促进了当地诚信意识的形成,2018年,红星村被评为信用示范村,“再穷都不欠银行贷款”这句话《金融时报》记者在红星村多次听到,事实也证明截至目前,红星村贷款不良率为零。

  高质量发展期待多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红星村及其羽绒产业也必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品牌价值提升,营商环境优化等等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中不可回避的话题,而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包括金融在内的多方合力。

  2018年,受市场环境影响红星羽绒市场低迷,给之前盲目冒进的羽绒企业浇了一盆冷水。冷静之余,红星人开始反思存在的发展痛点和难题。事实上,一些积极变化也在悄然发生。今年年初,企业大多推迟了开工时间,看设计买版上电商课成为大多数企业家的选择。从业多年的况勇华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他并不认为去年的行情是坏事,一方面这是羽绒行业5年左右的周期现象;另一方面能提高大家的风险意识,提示企业要稳健经营,要通过创新消除同质化影响,而不是打价格战。

  事实上,这对当地政府在净化营商环境、推动品牌发展、吸引人才等方面也提出了新课题。为了保护和延续好民营经济的创造力和热情,需要推动产业和金融更进一步对接。目前,在这几方面红星村都有许多有益的尝试,例如减费贴息、开通电商平台专页、引入电专业商培训机构等。

  尽管多数金融机构负责人对红星羽绒行业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但也有部分金融机构也对过度授信提出隐忧。人民银行星子县支行行长张庆表示,二代征信系统上线后,企业多头信贷的信息将更加准确,银行可以结合企业和他行授信再决定是否给企业授信以控制信贷风险,同时张庆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目前他们正在搭建产业风险评估监测平台,希望通过整合资源提供信息服务,增强智力扶持。《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红星村大多数贷款主要还是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支持市场基础性建设、研发性贷款少之又少。而且今年以来,部分流动资金贷款还出现了收缩或维持存量的情况。《金融时报》记者就此现象采访了人民银行九江市中心支行副行长邹翔,他坦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金融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尤其是产业基础好营商环境优的地方,要发挥货币政策合力,把握好货币政策的节奏和力度,做好“几家抬”,也可以尝试运用逆周期经营理念,多一点雪中送炭。邹翔说,做好红星村金融服务工作,对金融介入乡村振兴路径探索非常具有代表性。他希望金融机构能进一步解放思想,让乡村振兴的“红星”更加闪耀。(廖斌 谢文君 通讯员 于子瑜)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