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中,债券违约风险的防控受到高度重视。
自去年四季度华晨集团、永城煤电等地方国企债券相继违约后,信用债市场的相关制度建设步伐进一步加速。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一系列防范化解债券违约风险、补齐制度“短板”的举措相继出台。部分重点省市地方政府频频表态,增强市场信心。
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和规则统一,作出了全方位的明确和完善。业内人士认为,一系列政策公布和制度完善,将进一步织牢债券市场制度之网,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促进债市高质量发展。
政策频出严防地方国企债务风险
今年8月初,河南省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加强省管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从负债约束、债券管理、债务监测等六个方面加强对省管企业的管控力度,明确规定了监管线、担保对象及比例限制、表外融资规模、债券融资限额以及债券偿还机制等。
这是近期地方政府层面加强地方国企债务风险防控的一个例子。去年四季度,多家地方国企的债券意外违约,一度冲击信用债市场。对此,从中央到地方,加强地方国企债券违约管控的举措相继出台。
2020年11月21日,国务院金融委第四十三次会议召开,研究规范债券市场发展、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明确提出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人民银行在今年年初的工作会议上表示,推动完善债券市场统一执法框架,加大对债券市场逃废债、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今年2月末,国资委下发《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从“事前管理、事中应对、事后管理”三个方面对地方国资委加强债务风险防控提出了要求。4月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重点提到“切实防范恶意逃废债,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坚决防止风险累积形成系统性风险”。
国金证券研究所固收分析师周岳认为,中央出台政策和相关表态主要有三个侧重点,即要求地方政府和地方国有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建立地方国企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于已违约的企业,要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降低对区域风险的负面影响;不让区域风险演化为全国性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纷纷表态或出台相关举措,维护地方国企信用。除了河南省发布相关文件之外,山西、河北、天津等省市均先后表态,积极保障债券兑付,重申对恶意逃废债现象零容忍态度,以期恢复市场信心。
此外,多地也相继成立由地方政府牵头的信用保障基金,以期整合区域内金融资源,保证国有企业的债务偿付。例如,去年9月,河北省国资委牵头设立首个省级信用保障基金,基金总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50亿元。
对此,新世纪评级研发部表示,虽然信用保障基金的规模有限,但是可以起到快速的流动性支持作用,为风险企业提供化解债务的时间和空间,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支持力度与支持意愿。
完善制度统筹风险防范
在各方合力管控地方国企债务风险的同时,债券市场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更加受到期待。近期,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意见》,在织牢制度之网、统筹风险防范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明确和制度完善。
从推动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夯实法律基础看,《意见》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是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的基础法律。推动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巩固公司信用类债券的上位法基础,更好保障债券违约的法治化处置,实现市场化出清。
兴业研究相关分析认为,《意见》明确了法治化要求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原则中的首要地位,以及公司法和证券法作为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法律基础的地位,并将在未来“研究制定公司债券管理条例”。从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层级上来看,条例的法律效力仅次于正式的法律,显著高于由国务院组成部门和事业单位发布的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因此,若未来出台《公司债券管理条例》,其对于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的意义不亚于资管新规对于资管市场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六部门发布的《意见》在着眼推动债市高质量发展中,对于风险防范着墨较多。
《意见》提出,债券发行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匹配实体经济需求;限制高杠杆企业过度发债, 强化对债券募集资金的管理,禁止结构化发债行为。《意见》表示,把主动防范化解债券市场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筑牢市场准入、早期干预和处置退出三道防线,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认为,风险管理仍是重点,要求统筹债市宏观管理,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债券市场主体的融资行为应与宏观政策相协调。同时,张继强表示,此次《意见》中强调了债市存在的几大风险点:一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应厘清不同主体责任边界,加快推进城投平台改革;二是地产行业信用风险,需关注高杠杆房企债务风险;三是地方国企债务风险,要求引导国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严惩逃废债行为。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