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系统性金融风险呈下降趋势 但微观风险点超过以前

2021-05-24 17:32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5月22日,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发布《2021上半年系统性金融风险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金融学院讲席教授、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周皓对报告作了解读。

《报告》显示,从宏观来看,2021年上半年,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呈下降趋势,没有触及重要的风险警戒线。但从微观来看,微观的风险点比较多,重点集中在五个方面。

对于宏观风险指数下降的原因,周皓归根于宏观经济表现比较好。比如,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到来对金融监管提出了很多要求,但是监管机构的政策调整比较灵活。

“微观的风险点较多,超过了以前。”周皓指出。《报告》显示,这些风险点集中在五个方面。第一是产业债务违约风险;第二是政府融资平台“大而不倒”,能否打破刚兑的风险;第三是银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滞后于今年显现的风险;第四是新的业态的风险,包括一些交易平台、大型金融控股公司等;第五是一些机构债务可能展期、违约调整的风险。

对于产业债券违约,如此前陆续出现的AAA级债券突然出现违约现象,周皓认为,这在中国债券市场上是一个比较罕见的现象,“这种情况会带来市场恐慌和无序的撤资,主要是银行或者本来提供信贷支持的一些业态,也会有一些恐慌和撤资、撤贷或者是减少贷款。这样的话对整个信贷市场会有一些影响。”

对于地方融资平台打破刚兑的问题,周皓认为这既是风险又是改革的难点,要把政府这个融资平台的商业信用和政府信用区分开。

谈及国有银行、农商行等支持疫情下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的措施,如让利、减息、展期等导致一些不良贷款滞后到今年才显现的问题,周皓认为,宏观经济在出口、房地产增长比较强劲的环境下,这种风险和负面利润的损失是被其他方面的利润给抵消掉了,所以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对于其他几项微观风险点,周皓认为,现在央行和监管机构都在推动对金控公司的统一监管。在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管理,其中不仅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也包括一些交易设施平台、交易所,还包括新的大型的资产公司、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新的业态。

对于这些微观风险点,金融业应如何应对?周皓建议,要采取多样化的应对措施。他进一步指出,要加强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在信用评级领域采取对外开放措施。同时,他认为还要加强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券处理过程,以及不良资产ABS的推动。对于城商行、农商行的重组提供多样化的资本结构,允许在股权结构上有更开放的方式。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