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邮储银行“金睛”信用风险监控系统正式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蔚蓝地图环境数据库进行交互,建立了全量客户环境与气候信息数据库,促进解决客户环境与气候数据分布碎片化、收集困难、来源有限的难题。
据悉,邮储银行依托动态实时监控的环境与气候风险跟踪评价模式,实现对客户环境与气候风险的动态监测评估以及可视化、可量化管理,有效提升了环境与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同时,邮储银行采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先进的绿色供应链模式,推动客户进行环境信用修复,使客户持续关注自身环境行为,积极履行环境污染防治主体责任;通过测算客户环境排放物和能源使用数据,鼓励客户公开环境信息,制定有效环保措施,促进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据统计,截至目前,邮储银行已成功推动200多家客户开展环境信用修复,践行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邮储银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大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机器学习等金融科技手段,将环境与气候风险纳入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构筑分层管理、逐级报告的信用风险监控预警体系,实现环境与气候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早化解。截至2020年9月末,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2617.96亿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据悉,下一步,邮储银行将继续探索绿色金融领域的前沿技术应用,不断丰富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的业务场景,积极解决银行与客户之间环境与气候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助推绿色发展的质效,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