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宾: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李佩珈
主 持 人:《金融时报》记者 赵萌
2020年12月3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新规”),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市场普遍关注,管理层在此时发布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有何政策深意?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如何落实相关要求?新规的实施会给银行机构带来怎样的影响?近日,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接受了《金融时报》记者的专访,对上述热点问题予以详解。
《金融时报》记者: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指的是什么?
李佩珈: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含境外分行)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应满足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管理要求,即不得高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相应上限。
历史经验表明,贷款集中度风险是导致银行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业务结构过度集中于某一行业、某一地域或某一客户等。为此,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都将贷款集中度管理作为提高金融体系稳健性的重要做法。
尽管我国已建立起贷款集中度风险管控的基本框架,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机构贷款集中度严重超标等问题,尤其是对房地产领域,没有明确的贷款集中度监管要求。此次新规的发布,是对我国房地产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健全房地产宏观审慎监管制度。
《金融时报》记者:在您看来,此番针对房地产领域出台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有何政策深意?
李佩珈:房地产由于兼具居住和投资双重属性,一直以来是资金角逐的重点领域,突出体现在房地产新增贷款占年度新增贷款的比重较大,因此极易产生挤出效应。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融资政策的收紧,房地产新增贷款(包括个人住房按揭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在内的全口径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已由2016年的45%降至2020年前7个月的22.9%。2020年以来,为对冲疫情影响,我国已实施了三次降准,LPR等各类政策利率也不断下调,对中小微企业更是加大了金融支持力度,包括定向贷款支持和贷款贴息支持。在各种贷款利息优惠、贴息政策实施背景下,出现了部分经营性贷款以各种方式违规进入楼市的现象,加大了风险隐患。
202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走势整体平稳,但也出现了个别城市房价涨幅过快、过大的现象。2020年7月,全国100个大中城市中,有80个城市房价出现了上涨。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再次明确将长期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2020年8月,央行要求加紧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提出“三道红线”监管要求;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对房地产市场发展提出相关要求,用较长篇幅来定调房地产市场发展,体现了中央重视实体经济发展,避免中国经济重走依赖房地产发展老路的坚定决心。新规的发布是对中央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的进一步落实。
《金融时报》记者:下一步,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如何落实相关要求?
李佩珈:从具体内容来看,新规从房地产贷款余额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该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这两个维度提出了集中度管理要求,并设置了分档、分类与分阶段过渡的实施目标要求,即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分为五档,对不同类型金融机构采用不同的监管标准,并提出了分阶段的实施时间要求,充分考虑了市场承受力。
在分阶段实施方面,截至2020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管理要求,超出2个百分点以内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新规实施之日起2年;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新规实施之日起4年。
《金融时报》记者:您认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实施将会给银行带来怎样的影响?
李佩珈:如上所述,由于设置的过渡期较长,这使得银行业金融机构短期满足监管合规的压力并不是特别大。但从长期来看,考虑到我国房地产贷款余额较大,其释放出来的资金将对银行的资产优化能力提出新要求。截至2020年9月末,我国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8.8万亿元,其占信贷余额的比重为28.8%,假设未来降至第二档平均水平,将可能释放2.2万亿元资金,这将对银行业的经营能力提出新要求。
此外,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首次提出要求,将对银行业消费金融业务更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课题。此前,有些银行将消费贷款中的个人房贷业务作为重点,未来需要回归消费本质,真正引导居民将消费贷款用于消费活动。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