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提高金融和实体经济匹配度 在稳增长基础上防风险

2021-03-23 09:11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3月20日,中国银行行长(候任)刘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年会上表示,当前全球金融体系面临三方面风险,一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还比较大,经济可能长期陷入低增长的发展;二是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带来全球高债务困扰;三是金融和实体背离,国际金融市场调整的风险仍在加大。

“中国金融体系的韧性能够抵御并且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尽管疫情对中国金融体系也产生了一些冲击,但是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不仅推动自身行稳致远,也为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作出了贡献。”刘金表示。

中国金融体系的韧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银行业信用风险有所上升,但总体处于可控范围之内。2020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4%,处在较低水平。尤其是中国银行业的“安全垫”相比其他国家要厚实得多。去年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4.5%,而欧洲银行大多不足70%。二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和西方国家政府债务在用途上有着本质区别。特别是这几年,中国政府已经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各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去年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5.6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45.8%,显著低于60%的国际警戒线。同时,中国政府债务资金更多用于基础设施等公共投资。中国还是高储蓄率国家,外债水平也比较高,这一债务结构决定了中国政府有更大的政策空间。三是中国债券市场还在成长中。去年,中国违约债券约为1600多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近200亿元,违约率2.15%,与2019年基本持平,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四是中国金融体系风险趋于收敛。

“有很多投资者和市场主体担心不良贷款是不是不太透明,背后隐藏的风险是不是还有很多。我可以很负责地跟大家讲,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状况经过了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我们自己每个季度也都在进行重检,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还是在可控范围之内。”谈及备受关注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问题,刘金表示。

在全球经济金融衰退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体系稳健性也面临着新挑战,特别是要关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冲击。对此,刘金建议,一是要强化国际金融政策协调,共同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二是要提高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匹配度,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范风险;三是增强金融体系韧性,筑牢金融安全底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