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如何优化金融助力“六稳”“六保”政策执行效果——基于株洲区域实践

2020-12-04 10:54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积极引导辖内银行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政策,在加大小微信贷投放力度、延期还本付息、拓宽信用贷款覆盖面、推动融资成本持续下行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在具体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疏通融资各节点梗阻,笔者从发展引导、平台建设、环境营造等方面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一、政策执行效果

(一)金融优惠政策助力小微纾困

至今年9月末,株洲市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614.7亿元,较同期和年初分别增长16.2%和14.9%。全市小微企业贷款户数6.0万户,较年初增加8419户,为1540户首贷户发放贷款59.9亿元。前三季度,全市全金融机构共为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贷款8.9亿元,全力支持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岗位,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经济良好复苏。

(二)信用贷款增强融资可得性

至今年9月末,株洲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信用贷款65.9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比重为21.2%;其中小微型企业信用贷款较年初新增13.9亿元,同比多增12.7亿元。小微型企业信用贷款余额占比也有所提高,9月末余额53.7亿元,占小微型企业贷款比重为13.4%,占比较同期和年初分别提高2.5个和1.3个百分点。如醴陵农商行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其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5.6亿元,比年初增加3396万元。

(三)降息减费让利实体经济

市场主体实际贷款利率持续下降,三季度全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4.9%,较去年下降100BP;比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下降56BP和9.7BP。小微企业感受最明显,前三季度全市新发放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利率分别为4.99%和4.58%,较年初分别下降89BP和80BP。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降利率幅度最大,如醴陵农商行小微信用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6%,比年初下降200BP以上。辖内银行还减免客户抵押、评估、登记等费用2000余万元,切实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步下行。

(四)创新产品服务提高效率

商业银行依托大数据,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税务贷”“抗疫贷”“用工贷”“厂房贷”等多种信用贷款特色产品。如醴陵农商行创新推出“流水贷”“订单贷”“战疫先锋贷”等信贷产品,满足小微企业难以提供抵质押品的需求。各商业银行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并通过产品创新和“线上+线下”业务模式推广,开通贷款绿色通道,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时间大幅缩短,实现线上秒贷,线下贷款3-5个工作日内审批到位。

二、融资节点梗阻

(一)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全市贷款增速有所放缓,各项贷款新增额逐季回落,一、二、三季度全市贷款新增额分别为167.9亿元、77.8亿元、65亿元,逐季少增90亿元和12.8亿元。除有政策逐渐退出的影响因素外,如支持抗疫和复工复产的金融优惠政策已全部投放到位,随着经济基本面不断复苏三季度以来金融政策优惠力度逐渐减小;更有实体经济后续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内在因素值得关注,如银行反映储备贷款项目已经基本投放到位,但当前制造业产销仍旧不旺,特别是轨道交通、陶瓷等株洲主要出口产业产值和销售额下降幅度较大,上下游产业链长且覆盖面广,相关小微企业经营困境短期内难以扭转;服务业小微企业受疫情和销售模式转变双重冲击,至今也未完全恢复;基建投资力度有所加大,但投资仍较谨慎。

(二)信息平台建设存在部门壁垒

株洲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着力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普惠金融服务成本高、效率低问题,为疫情期间金融优惠政策的迅速落地见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截至2020年9月末,推动43家金融机构入驻株洲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线金融产品176项,撮合银企对接授信1557笔超18.6亿元,该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金融数据的采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银行未能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抵押情况。株洲市在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工作在走在全省前列,但农村交易市场和中介组织缺乏,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难以推进,目前全市仅2家农商行开展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余额不到1500万元。

(三)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

今年以来,积极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降低了担保费率至1%-1.5%,切实降低了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但全市融资担保仍然面临着融资担保机构少、县域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缺乏、担保放大倍数不高,聚焦支小支农覆盖面较窄、民营商业性担保机构担保费率仍较高等问题,服务对象多为优质企业,一些小微企业难以获得担保支持。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的民营小微企业@贷一直供不应求。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发展引导: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后劲

一方面,加快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着力培育全市17条制造业产业链企业。对先进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活力。另一方面,引导银行适当放宽抵押担保条件,对于受疫情影响的优质企业,成长期经营发展稳定的无资产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并适当延长贷款期限。鼓励金融机构对普惠小微企业加大降成本力度,明确约束金融机构利润空间。加大政策实施的监督力度,适时组织开展现场核查。

(二)平台建设:畅通银行信贷信息行业壁垒

加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政务数据归集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征信信息进一步完善,以提高金融机构提高客户识别和信贷投放能力。加快农村产权支付交易系统和平台建设进度。设立专业性的涉农评估机构。

(三)环境营造:建立助贷机制打通重要关节

破解担保和增信难问题的主体要发挥政府性资金作用,进一步推进政府性担保体系和农村产权交易机制建立完善,为扶贫小微信贷营造良好投放环境。发展普惠小微担保贷款,切实降低小微企业担保成本。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