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纵深行 让民企跑出“加速度”——湖北多项政策助企业渡过难关

2020-10-09 10:21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5月份获得贷款,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第一笔贴息。多亏有了纾困资金,让我们渡过了危机关口,疫后复工以来,公司没有一人离职或降薪。”谈起光大银行武汉分行为公司办理的纾困贴息贷款,湖北金润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关卫神色喜悦。他介绍,预计公司全年将拿到贴息37万元左右,相当于全年利润的3.5%。公司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80%,净利润同比增长60%,预计今年全年销售额有可能突破1个亿,超过去年。

这是湖北省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复工复产的一个缩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湖北银保监局的积极引领下,银行保险机构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加大信贷投放、延期还本付息、降低贷款利率、提供保险保障等措施,使民营企业不仅“活下来”,甚至跑出“加速度”。

全力推动受疫情影响民企复工复产

今年以来,湖北银保监局单独或联合印发10余份文件,将出台的各类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梳理成8个方面的政策清单,下发银行保险机构贯彻落实。除了通过省政府组织的政策解读会、新闻发布会等做好政策宣讲,还落实小微企业“两增两控”考核激励措施,对全省118家法人银行机构实施免征增值税共计6.52亿元。此外,首次对全省法人银行机构实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并充分考虑银行支持小微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的情况,在相关监管措施中体现差异化监管导向。

具体措施而言,一是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单设专营机构、实施内部资金转移优惠等倾斜资源。截至2020年3月末,全省单列专项信贷计划达1762.1亿元,一季度完成率41.92%。其中单列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575.44亿元,单列涉农信贷计划1007.37亿元,今年新增规模处于全国第5位。截至4月末,全省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6万亿元,同比增速8.41%;贷款户数65.79万户,同比增加10.66万户。目前,24家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专营机构达到2172家;辖内22家主要商业银行中已有18家机构一年期贷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同比下降,部分银行同比下调超过10%。

二是结合疫情实际提供针对性服务保障。包括:探索建立特殊时期服务组织体系。如国开行探索成立内部银团,满足企业信贷需求;农商行组建金融帮扶团队,开展“一对一”助企服务等。推动建设“企业金融服务方舱”,为企业“治病疗伤”。如恩施州成立“茶企方舱”,为586家困难茶企发放贷款561笔、金额4.68亿元,助力茶企实现销售额9.3亿元。大力推动线上“无接触”服务。如,工行、兴业银行等联合有关部门举办银企视频签约会;湖北省联社联合阿里巴巴开发“云营业厅”。推动金融服务全覆盖,银行机构通过银行网点、机具服务、流动服务等方式实现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全覆盖,保险服务对乡镇一级覆盖率达到90%。

三是传导纾困政策,纾解企业融资困境。落实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和续贷政策方面:截至目前,全省共对扶贫小额贷款办理展期2.6万户11.9亿元,办理续贷4.2万户21.1亿元,全省银行业发放无还本续贷214.92亿元;

施行产品创新政策方面:创新信用贷款产品,已有11家商业银行开通线上银税互动业务,今年前4个月为2.6万户客户发放信用贷款158.9亿元。推广小额信用保证保险产品,一季度,全省贷款保证保险共支持企业及个人贷款44.5亿元,累计支付赔款2.92亿元。拓展复工复产融资方式,相继推出了“疫情订单贷”“抗疫复工贷”“急速贷”“复工保”等产品。强化产业链核心金融服务,截至3月末,全省4929户产业链核心企业得到信用支持1.1万亿元,3958户核心企业得到日常资金周转支持3704.5亿元,其中支持上游企业2792.5亿元,支持下游企业496.8亿元;

落实融资担保支持政策方面,大力推广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截至4月末,湖北省再担保集团在保项目5987笔,在保余额88.5 亿元。其中支农支小担保金额占比97.4%,再担抗疫贷项目91笔、金额5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对服务疫情防控的相关企业免收担保费、再担保费。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再担保费减半。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费率按0.5%收取。

通过以上多重政策支持,身处抗疫中心的湖北民营企业顽强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焕发出勃勃生机,稳定了当地民生,并为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不断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除了应对疫情采取针对性举措,湖北银保监局始终将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政策引领、利率监测、考核通报等推动实现“提质降本”目标。

目前,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办理环节精简到5个,办理时间压缩到7.15天,其中通过“汉融通”平台办理小微企业贷款的时间压缩到3天。截至今年5月末,全省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至5.60%,较年初下降0.72个百分点。全省银行业机构上半年累计为企业减免利息19.4亿元、手续费1.6亿元。

据介绍,湖北银保监局推动降成本有三招。第一招是落实差异化监管,改善资金供需矛盾。一是指导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贯彻落实尽职免责办法,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二是要求银行机构明确“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的标准;三是部分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可申请在考核时将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金额还原计算等。通过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进一步调动银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2020年6月末,全省国标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190.60 亿元,同比增速10.02%;贷款户数70.31 万户,同比增加11.84 万户。

第二招是督导金融创新,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一是加大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6月末,辖内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2074.38亿元,较年初增长15.21%;中长期贷款余额9208.8亿元,占全部小微企业贷款比例为64.9%。二是创新银税互动模式。推动11家银行开通线上银税互动业务,银税互动贷款余额240.79 亿元,较年初增长32.4%。三是创新“4321”政银担合作模式。已有24家银行与省再担保集团建立新型政银担合作关系,新型银担合作贷款余额达到109亿元,其中支农支小担保金额占比97.4%。

第三招是主动延期加强信贷纾困。前5个月,全省银行业机构已累计为9.2万户企业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1607.4亿元,为14.7万户企业实施临时性延期付息168.9亿元。2.07万户小微企业首次获得银行信贷支持,“首贷户”贷款余额222.7亿元。6月末,全省银行业发放无还本续贷225.1亿元,有效减少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还款压力和转贷成本。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