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人行南京分行以创建模范机关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制度引领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联合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印发《江苏省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提质增效实施意见》,并紧锣密鼓制定出台《江苏省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规范》《江苏省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评级指引》等相关配套文件,牢牢把握住“三个坚持”,推动实施一系列提质增效的“硬核举措”,以更加强烈的“答卷意识”和“精品意识”力争在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场政治大考中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坚持“三个导向” 谋划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发展思路
南京分行深刻总结长期以来农村普惠金融建设经验教训,多路径、逐环节查清摸透江苏“三农”发展需求,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细致谋划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发展思路。在《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文件出台过程中始终坚持需求为先、问题为要、目标为本“三个导向”,努力构建“人民银行主导、政府部门联动、建设单位落地、多元主体参与”的农村普惠金融建设新局面。一方面是坚持需求为先,通过实地走访、跨省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历经半年时间的深入摸排、反复沟通,深挖农村金融需求。
另一方面是坚持问题为要,以《实施意见》为主导,配套制定《建设规范》和《评级指引》,以期激发市场活力,形成良性竞争,确保各项普惠金融政策措施落实过程中与当地农村经济生产相适、相辅,有效应对和解决前期摸排中发现的农村地区金融供需匹配不均衡、金融服务形式单一和老百姓金融获得感不强等问题。
同时,坚持目标为本,坚定打造“一站式、多功能、全方位”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江苏模式”的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实施标准化、动态化和差异化管理,努力塑造环境舒适、功能多样、服务高效、程序规范的农村普惠金融基础平台。
坚持“三个覆盖” 打造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前沿阵地
南京分行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到农村普惠服务点提质增效工作中来,满足“三个覆盖”,努力实现高质量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一方面是坚持地域范围全覆盖,突出“一县一策”,推进智能点、综合点、支付点多层次服务点布局。紧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省委、省政府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规划,深度契合各地区特色农业产业自身发展格局和多产业联动发展实际,引导发达地区着力于新型支付工具和服务方式,指导欠发达地区着力于基础性金融服务,并深挖“金融服务+党群服务”融合建设潜力,形成党政银合力攻坚,共建群众致富点幸福点。
另一方面是坚持业务功能全覆盖,持续性地加载金融、电商、政务等事关百姓民生的多样化服务功能,指导服务点主办行以网点和社区银行为基础,有选择性地将城郊及边远农村地区低产网点转型升级为金融服务区、电商服务区、便民服务区和政务服务区“四区合一”的智能服务点,提供全方位自助金融服务与基础民生服务。同时,坚持农村服务群体全覆盖,通过典型示范突出“一行一品”,充分发挥省农联社等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的作用,深挖大型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业务特点,推动金融服务下沉,有效探索“数字鸿沟”和“金融排斥”解决方案。
坚持“两个强化”构筑农村助力实体复苏坚强堡垒
南京分行自觉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筹兼顾、因应施策,努力把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打造成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助力企业复工达产的坚强堡垒。一方面是强化科技赋能。精心打造数字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提升非接触式金融服务能力,积极引导线下线上融合服务,拓展云闪付、手机银行等渠道办理基础金融业务,有效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和覆盖面,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不断档、不降质。2020年以来,全省各类服务点累计发生支付业务1749.54万笔、金额133.95亿元。
另一方面是强化信贷服务加持。引导主办行充分发挥服务点贴近群众、了解民情的优势,以服务点为阵地,辐射带动周边商户和农户,主动对接农户信贷需求,深度推进大走访、大建档、大授信的“整村授信”活动,努力让农村居民足不出户即可获取授信额度信贷资金,助力农村企业、农户春耕生产及养殖等资金需求,确保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全面推进复工达产。2020年以来,全省各类服务点累计采集周边农户信贷需求4524户、累计辅助采集征信信息1.65万户,实际发放贷款4.69亿元。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