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监管部门、银行一起到车间里帮我们想办法,原本以为要卡壳的贷款,一周就到账了!”在山东聊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负责人指着新投产的生产线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讲述融资经历时仍难掩激动。
自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以来,茌平金融监管支局整合“走访摸排、联合会诊、数字赋能、政策宣讲”等全链条做法,联动农行茌平支行、建行茌平支行、茌平农商银行等机构,把金融服务送到小微企业“心坎上”。截至2025年10月末,辖区通过协调机制获得贷款的企业达11477户次,累放贷款54.79亿元。
机制先行:把服务送到一线
“以前企业融资是‘企业找银行’,现在变成‘银行找企业、专班帮企业’。”茌平金融监管支局在向茌平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实情况时说。为让机制快速落地,该支局联合区发改局牵头成立了由区长任总召集人、分管副区长任副召集人的协调机制专班,在支局设立专班办公室,抽调金融监管、发改、工信等部门及银行骨干集中办公,建立“周会商”机制——每周三下午,专班成员都会围坐在一起,梳理本周企业融资难题:“山东加利福肥料缺抵押物”“旭辉科技需要专项技改资金”“木材加工企业对利率敏感”……一个个问题被记录、分类,再精准推给对应银行。
2025年5月的一天,这样的“会商成果”直接转化为一场“车间座谈会”——在菜屯镇某木材加工企业原料仓库,茌平金融监管支局工作人员、茌平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企业负责人围在一堆板材旁深入交流。企业负责人坦言:“想扩大仓储,但资金都压在原材料上了,没有房产抵押,贷款一直没着落。”工作人员当即拿出“茌e融”平台数据平板说:“平台显示你们近3年纳税稳定、水电缴费及时,这都是信用凭证。”茌平农商银行客户经理随即跟进:“我们可以给你办‘信用贷’,利率按普惠政策走,还能免评估费。”一周后,300万元贷款到账,企业顺利租下了隔壁的仓库。
此外,茌平金融监管支局还推动“千企万户深耕行动”与“网格化走访”,按“产业特色+服务能力”,精准匹配14个专班单位、14个镇街与15家银行,比如让擅长科技金融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接汽车零部件企业,让熟悉本地产业的茌平农商银行扎根乡镇。2025年3月至7月,支局联合区金融运行监测中心,先后赴冯官屯镇、乐平铺镇、信发街道等开展9次“千企万户深耕行动”,每次组织至少5家银行机构现场设点,企业主带着需求来,现场就能“一键测额”“对接产品”,累计200余户经营主体通过活动解决了融资问题。
银企联动:定制化产品破瓶颈
“我们只有园区内一块土地,传统贷款不认可。”山东聊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张永拿着土地使用权证说。原来,企业扩大生产时,因缺乏住宅、商铺等传统抵押物,融资陷入僵局。农业银行茌平支行主动向上级申请政策,将茌平区高端产业聚集区整体纳入“抵押e贷”准入范围,允许园区内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
“当时,我们组建了‘上门服务组’,带着评估材料到企业现场,通过线上系统完成土地评估,3个工作日就完成1000万元放款,利率比普通贷款低1.2个百分点。”农业银行茌平支行客户经理付言明介绍,目前,园区“抵押e贷”首笔业务已成功落地,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
面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缺担保的痛点,建设银行茌平支行进一步推广“科技补偿贷”。2025年3月,在茌平金融监管支局组织的“科技企业专项走访”中,建设银行茌平支行发现聊城旭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有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但因缺资金无法转化。“我们立刻对接区科技局,利用70%的风险补偿政策,仅用5个工作日就发放350万元贷款,专项用于采购操作台和测试设备。”建设银行茌平支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说。如今,旭辉科技的“汽车轮胎修理用扒皮辅助装置”已量产,在一次由支局组织的“银企回访会”上,企业负责人一边演示一边说:“用新设备修轮胎,效率提升30%,单台成本降15%。”目前,建设银行茌平支行通过“科技补偿贷”累计支持6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授信超2.5亿元,涵盖汽车维修、环保设备等领域,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新动能。
茌平农商银行则聚焦“首贷户”培育,在茌平金融监管支局“融资辅导”机制的引导下,对暂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建立“帮扶名单”。山东加利福肥料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2024年底,企业通过“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扫码提交500万元融资需求后,茌平农商银行走访发现其财务制度不健全。“我们联合‘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辅导专班’,用两周时间帮企业规范账目,还推荐了‘税银贷’产品。”茌平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薛博回忆道,最终企业不仅获得500万元授信,现场放款300万元,还免除了账户管理费和评估费,“每年能帮企业省近两万元成本”。
持续赋能:让服务长效落地
“以前审核企业资质靠‘纸质材料堆’,现在通过‘茌e融’平台能实时查看企业税务、司法、社保数据,信用好的企业当天就能出审批结果。”在茌平金融监管支局的“数字赋能专项会议”上,某银行风控负责人展示着平台操作。支局联合区发展改革局推动的“千企万户大走访”与“茌e融”平台推广结合,整合企业水电、不动产等20余类数据,目前已有933户小微企业在录入信息,680户成功对接融资需求。
为避免“一贷了之”,茌平金融监管支局还建立“二次推荐+实地回访”机制。梳理初次对接未获授信的企业名单,结合各银行产品特色“二次推荐”,今年以来已推动33户企业通过“二次对接”获得贷款。同时,深入回访生产一线,截至10月已实地走访36家企业,涵盖木材加工、建材等行业。在某板材加工企业回访中,企业主反映“续贷手续复杂”,支局当即协调银行向企业宣传推介“无还本续贷”产品,后续该企业顺利获得200万元续贷,避免了资金链断裂。
此外,茌平金融监管支局还构建“立体宣传网络”,发布“助微行动”倡议书,在乡镇大集开展“金融集市”活动,甚至把“信贷产品宣讲+授信演示”搬进工业园区。
“小微活,经济活。”茌平金融监管支局副局长刘娜表示,将继续深化“五个维度”工作法(深耕行动、实地走访、联合会诊、部门联动、数字赋能),推动银行针对铝精深加工、绿色化工等特色产业创新产品,让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不仅解燃眉之急,更能帮助企业谋求长远发展。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