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在金融领域人才始终是最宝贵的资产

2025-10-30 12:57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当下,人工智能(AI)正深刻影响着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千行百业,AI对劳动力市场可能带来的潜在冲击备受关注。近日,在2025第七届外滩年会“金融领域的AI治理与国际合作”圆桌论坛中,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AI发展迅猛、应用广泛,但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其作用仍是辅助性的,无法取代人的决策。“在金融领域,人才始终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资产”。

AI应用带来双重效益

回顾历史,金融业发展始终伴随着技术进步。

过去,款项支付需要依靠“人背马驮”的远程操作。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我国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得益于当时印刷术和版画技术发明的支持。电气时代解决了汇款难题,互联网时代则实现了金融业务24小时运营。“金融业成为AI新科技的领先应用者,我们并不感到意外。”肖远企说。

目前,AI在金融业主要用于优化业务流程和对外服务,其应用集中在以下三大领域:

一是中后台运营的智能化。这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应用比较广泛——覆盖数据收集、加工、信息甄别与识别以及客户评估等环节。

二是在客户交流方面。许多金融机构在营销、维护、问题解答等客户关系管理上普遍应用了AI技术。

三是在金融产品提供方面。AI应用带来双重效益:对内,帮助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外,帮助金融机构为客户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更个性化、更精准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更有效地解答问题和满足需求。

金融业需关注集中度与趋同风险

在助力金融业提质增效的同时,新技术往往带来新的风险。那么,从监管角度出发,应当如何看待这些挑战?

“AI应用所带来的风险,与历史上几次重大科技革命在金融领域应用时产生的风险类似,目前或许难以定论。”肖远企表示,从历史视角看,过去几轮科技革命在金融领域带来的主要是增量风险和边际风险——风险的成因、路径和形态有所变化,但金融业面临的根本性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并未发生革命性改变。

他认为,可进一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观察本轮AI变革。

从微观来说,单家金融机构需关注两类风险。一类是模型稳定性风险。本轮AI应用高度依赖模型支撑业务拓展,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另一类是数据治理风险。涉及数据来源的选择、数据质量的把控以及事后的评估与监测程序,也就是数据治理的程序。

从宏观来说,对整个行业而言,一方面要关注集中度风险。金融业在AI模型技术上可能会依赖少数技术开发能力强、稳定性高、资源投入大的服务提供商。大型金融机构在资源投入方面可能比小型机构更具优势,可能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这有待观察。另一方面要关注决策趋同风险。由于使用的模型和数据相对标准化和集中,金融机构在决策依据上可能趋同,进而导致行业整体决策同质化。如果趋同性过高,可能引发“共振”效应。

肖远企认为,一个良好、稳定、有效的金融结构需要多元化的参与者与市场平台。因此,必须关注AI对整个金融结构变化的潜在影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