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州地铁低碳脉动,到安吉茶园缕缕茶香;从丽水“取水贷”激活生态资产,到衢州“碳账户”闪烁荧屏绿芒……在这条从“生态颜值”到“共富价值”的转化之路上,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将绿色基因融入金融血脉,逐渐形成绿色信贷等投融资业务、绿色创新体系、绿色金融数字化系统、气候风险管理、绿色运营等多层次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在之江大地上书写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碧海驭风,重大项目里的金融引擎
之江绿色大潮涌起。建行浙江省分行运用中国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创新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持续助力低成本资金精准投向绿色低碳领域。
自投入运营至今,杭州地铁的部分列车已经到了重要部件更新改造的“高龄”。建行杭州分行详细了解企业需求,快速制定投融资方案,成功签订10亿元固定资产贷款合同,累计整体贷款余额已达250亿元,有力助推地铁长龙在杭州迎来绿色蜕变。
三门湾畔,碧波激荡。三门核电项目是国内首个核电建设自主化依托项目。当120万千瓦级的“AP1000”核电机组在山海间拔节生长,一条跨越25年的金融纽带正焕发新的生机。从一期运营到三期启航,从常规岛建设到“AP1000”机组立项,建行的服务始终与核电站的脉搏同频共振。
今年5月,三门核电三期工程获得核准。建行台州三门支行专项服务团队第一时间响应企业需求,到6月末已提供信贷支持100亿元,托举两座120万千瓦核岛从蓝图走向现实。
位于瑞安的瓯飞浅海滩涂渔光互补项目是浙江省“十四五”能源规划重点工程,总投资额超10亿美元。该项目依托2.1万亩海域,打造“光伏发电+渔业养殖”复合模式,年均发电18.23亿千瓦时,运营周期预计减排二氧化碳超3000万吨。建行温州瑞安支行构建“快速响应+协同攻坚”服务体系,成功批复20亿元固定资产贷款,并于国债收益率调整前锁定定价,助力项目向“绿色、协同、创新”深度进阶,实现能源生产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
碳浪金钥,转型金融中的绿色基因
数智赋能,以“碳”创新。建行浙江省分行持续开展浙江全省碳账户金融跨场景建设,创新依托“碳账户”的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促进“银碳”数据深度融合与应用,推进全省低(零)碳试点建设。
低碳转型挂钩目标贷款就是衢州市“碳账户”建设体系中的“明星”产品之一。建行衢州分行为浙江通天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了4500万元低碳转型目标挂钩贷款。该笔贷款利率与企业单位税收碳排放强度挂钩,达到既定目标后即可享利率优惠。
“我们将这笔贷款应用于原材料替换项目,用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制剂酶取代原先的硫化钠,实现了无毒无害生产迭代和减排降碳。”该公司财务总监余雅芬说。
破茧成蝶,先行先试里的发展密码
“绿金”鼎新,聚势畅通。建行浙江省分行创新推出“碳中和优惠贷”“碳优贷”“浙丽碳效贷”等碳系列产品和服务,支持当地传统产业低碳转型升级。
浙江龙泉万物生长水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饮用天然矿泉水的企业。建行龙泉支行与企业就“取水权”质押融资贷款开展“一对一”服务、“点对点”解读,通过以企业取水权证核定的年取水量及优质水质评估报告为参考,合理评估优质水质带来的产品溢价和企业收益的增长,以取水权证为质押增信,为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50万元,让企业的取水权从“沉睡的资产”变成“流动的资金”。
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在升级改造项目中引入生物酶短流程工艺、高温废水低压产生蒸汽技术、无水涂料数码印花、低碱低盐染色等一系列前沿节能减排工艺,预计将显著降低能耗30%,减少废水排放50%。
建行湖州分行精准发力,量身定制“转型金融贷”,成功为其提供约2亿元授信支持。该产品将贷款利率与企业碳强度绩效目标深度挂钩,建立了“碳效越优、融资成本越低”的市场化激励机制,真正赋能企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白茶之乡”安吉,当缕缕茶香遇上现代气象科技,建行湖州分行给出了惊艳的创新解答——成功发放浙江省首笔“VEP气候贷”,通过对茶园光照时长、温湿度变化、降水分布等21项关键气候指标的持续监测与科学量化评估,系统性地将茶园生态环境质量转化为可量化的信用资产。
相较于普通贷款,“VEP气候贷”利率直降45-50个基点,不仅有效破解了农业企业因缺乏传统抵押物面临的融资难题,还开创了气候友好型、生态价值导向的金融服务新范式。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建行浙江省分行绿色贷款余额超4500亿元,绿色贷款在各项贷款中占比约30%。在金融之笔绘就的“两山”转化长卷上,每一笔绿色信贷都是点染江山的皴法,每一次碳汇交易皆为落在诗行间的韵脚。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