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重新审视全球公共债务的功能、前景及风险防范

2025-09-24 11:25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伴随全球范围内财政扩张及宽松货币政策,债务赤字化问题日益严峻,公共债务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并非正相关,二者更多体现为结构性的平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公共债务规模大规模增加,债务风险存在同步上升的趋势。其中,中央银行通过“印钞”购买国债的经验模式催生了公共债务规模的上升。比如美联储和日本央行均是国债的主要持有者,美联储持有的美国国债占其总资产比例近60%,日本央行持有的日本国债占其总资产比例超过70%。一旦经济增长失速将会导致财政赤字扩张,并反过来加剧公共债务风险,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如果要维系可持续的财政金融环境,更需要在保持预算平衡、债务扩张、刺激经济之间作出正确选择,短期的“饮鸩止渴”只能延缓或推迟债务危机的发生,而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适度的债务水平和可控的债务风险是关键,有效措施包括实施较低的利率和调整财政预算支出结构,同时强化财政预算约束,防范过度举债。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言,削减赤字、降低公共债务规模和降低政策利率将是十分必要的手段。

一、现代公共债务问题的演化及其反思

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较低增长,日本政府高度依赖财政赤字扩张,日本央行配合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以大举购买国债及采取低利率政策削减利息支出负担。长此以往,日本形成了财政扩张和货币宽松的公共债务模式,经济呈现“低增长+高债务+低利率”的特殊循环,虽表面上未能衍生出主权债务风险,但始终处于悬崖之上,即财政扩张进退维谷的同时,货币政策正常化更加曲折,政府杠杆率继续大幅攀升,导致财政政策空间愈发受限。2020年日本一般政府总债务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258%,2022年日本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216%。尽管过去4年日本政府债务规模有所下降,但占比仍偏高。利息支出看,截至2024年9月末,日本财政利息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4.5%,达过去4年来的新高。当前,日本经济面临通胀上升的风险,日本央行被迫实施加息操作。长期依赖于宽松货币和低利率环境的日本公共债务可持续性面临挑战,较高通胀和利率水平上升带来的压力明显加大。

从历史回到当前,美国的债务危机是否已经有潜在风险或可能发生?当前及预期的政府债务、偿债成本、新债发行以及债务展期规模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且未来面临巨大的债务展期风险。具体展开来看,有3组数据值得关注:一是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上限。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当下美国政府的债务规模总额首次超过37万亿美元,正在逼近美国国会设置的法定国债上限。2025年7月新的法定国债上限生效后,仅过了一个多月,美国国债便激增了7800亿美元,日均增长达到220亿美元。预计2026年初又要触及债务上限。二是美联储的亏损。美联储发布的财务报告显示,其2024年全年运营亏损达776亿美元,这是继2023年亏损1145亿美元后连续第二年出现巨额亏损。此次亏损主要源于2022年至2023年的暴力加息政策,导致其利息支出远超资产收益。三是美国政府的债务利息支出。2024财年,美国政府公债的利息支出达到1.1万亿美元,较2023财年增加2540亿美元,增幅29%。以此计算,债务利息的支出约占GDP的3.93%,占比创1998年以来新高。

二、全球公共债务的潜在风险不可忽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财政监测报告》(2025)指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公共债务水平持续攀升,各国需要迅速采取行动整顿财政,以维护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根据预测,2025年全球公共债务将上升2.8个百分点,达到GDP的95%以上,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若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债务水平可能进一步上升。极端不利情境下,全球公共债务到2027年可能攀升至GDP的117%,创下二战以来最高水平。

一方面,总量规模继续攀升且创历史新高。全球公共债务经历数个历史周期,每一个阶段均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全球发达国家进入财政主导的时代,中央银行被迫服务于财政赤字扩张。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测显示,未来30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将放缓至1.8%,远低于过去50年的3.1%。低增长与高赤字的组合恐使债务利息支出成为财政最大负担——2025年联邦净利息支出预计达1.6万亿美元。若现行政策不变,到2054年债务占GDP比例将飙升至166%,触发全面财政危机。达利欧将美国的债务问题形象地比喻为“一艘驶向岩石的船”。法国巨额债务和赤字规模因新冠大流行和援助乌克兰而持续扩大,2024年法国赤字达1686亿欧元,占GDP的5.8%,2025年第一季度国债规模激增至3.3万亿欧元,相当于GDP的114%以上。

另一方面,债务具有明显的结构差异及区域分化。观察发现,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债务发展过快,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复苏缓慢,在货币紧缩政策加剧了偿债负担的同时,债务融资成本明显上升。研究指出,2024年共有61个国家将超过10%的政府收入用于偿还债务利息。经济脆弱性进一步凸显,更难以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世界银行2025年的研究表明,虽然债务对于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但它应被理解为一种递延税收形式,最终总要付出代价。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报告指出,自201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债务增长速度是发达经济体的两倍,2024年达到31万亿美元。此外,发展中国家还负担过高的债务成本,2024年债务利息达到9210亿美元,比2023年增长10%。统计显示,201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增长速度是发达经济体的两倍。

三、既要善用债务工具,也要避免无序扩张

公共债务的增长并不可怕,合理的增长是稳定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和应对危机的主要手段,但一旦失控或超出边界,将产生预想不到的后果。财政与货币虽在稳定经济增长、增进社会福祉等方面有共同功能导向,但二者仍有本质区别和严格界限。多年来,财政赤字货币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运用十分常见,但如果仔细分析背后的逻辑不难发现,政策短视和应急的思维仍占据主流,客观上这些非常规政策虽能短期内维持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却将公共债务推向长期化、板结化,导致经济复苏增长与财政赤字扩张之间的“鸿沟”持续扩大,引发金融不稳定和高通胀等风险,不但严重削弱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而且全球不同程度陷入公共债务“螺旋”。纵然,现代财政的功能性不可或缺,但更需要规范的财政制度保障,遵循法治和市场规则。达利欧在新书《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中指出,当利息支出挤压正常财政、国债需求下滑、央行被迫印钞时,整个货币体系就将陷入“债务—通胀—再借债”的恶性螺旋。

对此,既要善用债务工具,也要避免无序扩张。当前,迫切需要重塑财政框架与支出结构,平衡赤字增长。各国家的应对方法各有特点,需要兼顾稳定的金融状况、适当的财政紧缩以及经济增长三方面因素,谨慎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或启动量化宽松(QE)政策。达利欧在2025年出版的《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一书中再次呼吁采取逆周期措施,即当政府债务规模庞大且迅速增长,以至于大幅削减预算赤字时,最关键的行动包括:一是大幅削减赤字以纠正这一问题;二是在经济状况良好时进行削减,使削减具有逆周期性;三是确保货币政策足够宽松,以维持经济强劲增长。然而,这些呼吁虽看似理想,却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正如作者所言,即便是最完善的预算计划,也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会使其偏离预期。IMF发布报告点明,财政空间有限的国家应逐步且可信地实施整合计划,并确保新支出有对应的资金来源;财政灵活性较大的国家则应在明确的中期规划内审慎使用资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