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9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介绍了金融业5年“成绩单”。
潘功胜指出,目前我国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基本建成多渠道、广覆盖、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的同时,金融业改革开放也在持续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
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强大的中央银行,是新时代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任务。潘功胜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人民银行聚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实现了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目标。
具体来看,一是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持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强化利率政策的传导与监督,注重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了金融总量的合理增长、融资成本的稳步下降、信贷结构的不断优化,维护了币值稳定。”潘功胜表示。
二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体系,强化重点领域的宏观审慎管理,健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基本框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控能力明显提升。
三是健全金融市场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体系。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基本建成多层次的债券市场框架。“债券市场产品持续丰富、规模稳步扩大、活跃度明显提升。金融市场制度和监管全面加强。中国与全球金融市场有序联通,外资参与度稳步提升。”潘功胜介绍。
四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金融新体制。深化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持续建设并完善多渠道、广覆盖的自主可控跨境支付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合作,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和标准的制定。
对于接下来的货币政策走势,潘功胜表示,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支持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十四五”期间,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也是金融管理部门高度关注的课题。“经济领域的很多问题往往通过金融的端口显现并向外溢出,与金融风险相互交织、彼此传导。”潘功胜明确,要在宏观层面把握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动态平衡,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源头上促进金融稳定。
在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方面,潘功胜介绍,中国人民银行推动地方政府统筹资金、资产、资源化解债务风险,剥离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功能,转型为市场化的经营主体;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债务重组,降低融资平台流动性风险和利息负担。相关工作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效。“截至今年6月末,与2023年初相比,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总体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水平大幅收敛。”潘功胜表示。
在金融支持房地产风险化解方面,潘功胜指出,中国人民银行优化调整首付比、房贷利率等多项政策,并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可为超过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元。
总体看,“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潘功胜表示,在此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也总结形成了一些重要经验,包括中央与地方之间需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实践中要平衡好短期与长期、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金融体系自身健康性、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健全权责统一、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要强化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建设,严肃查处金融监管失职渎职及各类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行为。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