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多家银行明确消费贷“国补”细节

2025-09-09 11:30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家住北京的于先生计划出租自有闲置住房,然而房屋年久失修需重新装修。于先生倍感资金压力,又想提升租住体验。两难之际,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带着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上了门,对申请条件、流程、装修消费佐证材料(服务合同、发票)的规范进行一番介绍后,融资方案最终得到认可,于先生第一时间享受到了国家惠民政策。

9月1日,消费贷“国补”正式启动,个人客户在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申请的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且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消费贷“国补”正式启动后,各经办银行纷纷主动为客户宣讲政策细节,包括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在内的机构还协同装修公司等产业平台资源,通过优化融资体验助力消费需求快速释放。此外,多家银行还发布补充公告,对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更多细节进行“答疑”,让政策红利得以更精准地传导至有需求的消费者。

依托场景触达有需求消费者

“真没想到政策落地这么快,利息还享受了补贴。”成功办理“浦闪贷”用于装修的于先生感慨道。实际上,像他这种“想盘活自有存量住房,但又顾虑启动成本”的情况,是影响业主消费需求释放的重要因素。凭借过往市场经验及相关调研,浦发银行北京分行锁定家居装修场景,主动上门宣讲政策细节,力图让更多消费者清晰掌握优惠政策与办理路径,以金融手段帮助市民改善居住条件,盘活存量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为于先生办理贴息贷款的过程中,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客户经理还现场联系装修公司确认装修方案,在装修场景中获取真实数据,依托浦发银行系统的智能运算与自动化处理能力,简化贴息办理手续。贴息审核通过后,系统会按月自动扣减财政贴息,再收取利息,以切实降低借款人融资成本,提升融资体验。

通过拓展和深化个人消费贷产品的场景化应用,提升财政贴息服务的落地效率,是经办银行更好满足客户多样化消费需求、助力释放消费潜力的可行思路。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记者表示,财政贴息直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让老百姓愿意花钱、敢于消费,提高居民运用金融杠杆扩大消费、改善生活的意愿和能力,从而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贴息政策还将激发居民有效融资需求,扩大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消费贷款和相关贷款投放,减少“内卷式”竞争,将利率稳定在合理水平,保持服务实体经济和自身稳健发展的平衡。贴息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减少居民消费贷款利息支出,与已经出台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等政策协同,形成叠加效应,进一步推动居民日常消费和大宗消费成本降低。贴息政策加强与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消费领域,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有力有效促消费、扩内需。

补充“答疑”扩大政策覆盖面

在主动为有意向客户宣讲政策细节的同时,为确保政策能覆盖更广泛群体,多家银行也在9月1日解释性公告的基础上再发补充公告,解答消费者关于贴息服务的更多疑问。部分银行还在手机银行布放“消费贷款财政贴息”专区,从不同渠道扩大优惠政策的触达面。

农业银行在公告中提到,9月1日前发放、借款人尚未使用完毕的个人消费贷款,借款人在政策执行期内使用并进行消费,也可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因此,借款人无需进行“还旧借新”的安排。一笔消费交易仅能在一家办理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享受财政贴息政策。

建设银行在公告中明确了系统可自动识别的消费交易情形,包括:POS机刷卡;扫码支付、线上交易支付;将借记卡绑定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如微信、支付宝)支付;向消费交易对手方转账,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向消费交易对应的对公商户直接转账等。

对于系统不能识别的消费交易,交通银行在公告中表示,9月6日起,客户可在该行手机银行APP贴息专区上传与贷款使用相对应的真实消费发票,发起消费人工认定申请。

农业银行强调,个人消费贷款资金不得流入房地产市场、股市、投资理财等非消费领域。对提供假资质、假材料、假担保、假交易、假用途等或通过不法中介办贷的,包括“包装贷”“职业背债人”“高评高贷”等,严格予以禁止。在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期间,严格禁止利用退货、变相拆分消费额度、恶意串通商家、跨行套利等方式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行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