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金融监管总局公布2024年交强险“成绩单”。数据显示,2024年交强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参保机动车数量达3.72亿辆,同比增长4.2%。当年交强险赔付支出2262.8亿元,同比增长11.6%。业务经营总体稳定,当年交强险承保亏损152.7亿元,分摊投资收益46.2亿元。此外,保险业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充分运用重大灾害车辆损失查勘互认、无差别救援等有效机制,全力做好重大灾害事故应对工作,切实服务道路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
同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就2024年交强险运营情况作了进一步介绍。有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保险业积极参与各类自然灾害应对,全力服务防灾救灾减灾。此外,针对“摩羯”台风理赔特点及多地需求,保险业协会制定发布《“摩羯”台风灾害财产保险理赔指引》,不断完善、丰富保险业大灾应对规范,提升灾害救助效率。
“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
数据显示,2024年交强险保费收入2710.6亿元,同比增长4.2%。车均保费基本平稳,当年交强险车均保费762.5元,同比上升0.3%;承保亏损152.7亿元。
面对灾害,保险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配合各地政府高效开展防灾救灾减灾工作。
在应对2024年南方暴雨灾害过程中,向多地区强降雨受灾现场累计投入人力超8.7万人次,派出查勘救援车辆超5.8万辆次。2024年秋季为海南等地“摩羯”超强台风赔付42亿元。
保险业协会相关工作组表示,保险业在应对大灾过程中,一是与各地政府紧密联动,创新工作机制,做到“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以广东地区为例,创新车险大灾救助互认机制,包括防御互认、查勘互认、施救互认和定损互认四项机制,实现保险业统一启动、统一防御、统一查勘、统一施救、统一定损的“五个统一”。
二是深度应用科技手段,推进风险减量。比如,在部分地区形成灾害事故车险风险热力地图,为消费者提前做好风险提示。部分公司引入无人机查勘,在理赔员电子手持设备上增加“大灾案件标识”功能,快速调用大灾理赔资源。
三是畅通理赔绿色通道,强化保险服务。保险业在受灾区集中设立临时理赔服务站,提供报案、查勘、定损、理赔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2024年,交强险提取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以下简称“救助基金”)11亿元。保险业提取救助基金已累计超300亿元。
“近年来,保险业依托自身风险管理和服务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救助基金的提取和使用。”保险业协会相关工作组介绍道,“从实践情况来看,保险公司通过受托管理救助基金已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如人保财险在湖南推行‘警保联动’,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简化流程,快速垫付;紫金财险在江苏开发路救小程序,实现‘一键申请’,试点合并垫付,提升救治时效;平安产险在辽宁优化制度与系统,减免材料,打通线上绿色通道,提升申请便利性。”
赔付支出、立案件数双双增长
2024年交强险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赔付金额进一步增加。
数据显示,当年交强险保障金额达74.3万亿元,同比增长4.2%。当年赔付支出2262.8亿元,同比增长11.6%。
关于赔付成本上涨较多的问题,保险业协会相关工作组分析,这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机动车使用强度增加。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7684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9%。全年完成公路人员流动量592.9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8%。公路运输持续发展,用车频率增加,2024年交强险为3.72亿辆机动车提供保险保障,立案件数4787.7万件,同比增长6.6%。
二是交通事故维修成本和人身损害赔偿标准逐年上涨。一方面,事故车维修零配件价格和工时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从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发布的汽车零整比指数来看,汽车零整比100指数从2016年第一期发布的329.35%上涨到2024年的367.39%。另一方面,保险业积极落实统一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有关文件要求,人身损害赔偿标准逐年增长,对交强险赔付成本上升造成影响。
三是新能源车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占比提升近3个百分点。根据精算师协会、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发布的新能源车险2024年有关赔付信息,2024年我国保险业承保新能源汽车亏损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
科技赋能车险 提升消费者体验
2024年,保险业持续创新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大幅改善消费者服务体验。
据保险业协会相关工作组介绍,在消费者购买保险方面,部分公司聚焦AI创新,打造线上化投保平台,推出“一键续保”“智能管家”等智能化功能,投保流程最快两分钟完成。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AI助手”,赋能全链路智能化,基本实现AI自动核保。
在消费者办理理赔方面,部分公司通过AI智能技术打造理赔数字员工,采取“人机”作业模式,实现简单案件AI自动处理、复杂案件AI辅助处理的智能化理赔模式。
部分公司借助AI影像扫描诊断、药品信息追踪等科技手段,对人伤案件远程视频探视,高频次预付赔款,解决伤者后顾之忧。
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部分公司开展汛情预警,精准定位区域,利用物联网联设备,对地下车库、低洼小区等易发水淹的区域进行水位监控,配合交管部门提醒车主预防水淹风险和其他衍生灾害。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下一步将指导保险业进一步提高交强险保障能力,提升交强险服务质效,更好地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