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A股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超35万亿元

2025-09-02 11:19
来源:金融时报

近六成公司营收正增长,超四分之三公司实现盈利……随着A股半年报披露的收官,上市公司上半年成绩单也随之出炉。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上市公司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动能基础稳步夯实,科技主线愈发鲜明,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股东回报意识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截至8月31日,我国境内股票市场(沪、深、北三家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全市场”)共543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全市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1万亿元,同比增长0.16%;实现净利润3.00万亿元,同比增长2.54%。

经营质效稳步提升  实体经济韧性凸显

从整体经营情况看,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1万亿元,同比增长0.16%,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收18.11万亿元,同比增长0.43%,环比增长7.15%;上半年,全市场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3.00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较上年提升4.76个百分点。全市场近六成公司营收正增长,超四分之三公司实现盈利,2475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1943家公司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剔除金融行业,实体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0.42万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实现净利润1.59万亿元,同比增长0.94%。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营收增幅明显,同比分别增长9.03%、4.90%、6.08%,创业板净利润增速达11.18%,远超市场整体水平。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大幅修复,营收、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4.80%、10.01%。

分行业来看,上半年,全市场19个门类行业中,有17个行业实现盈利,7个行业营收正增长,10个行业净利润正增长。农林牧渔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7个行业营收、净利润双增长。10个制造业次类行业全部实现盈利,其中,6个行业营收正增长,5个行业净利润正增长。

其中,消费方面,上半年,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稳步落地,新能源汽车产销延续高增长态势,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超30%;家电换“智”趋势显现,行业营收、净利润增长均超9%。文化消费需求释放,游戏、影视院线等代表性行业营收均实现增长,净利润增速超70%。宠物经济、IP经济等新型情绪消费场景点燃年轻群体热情,相关产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明显,净利增幅分别为40.29%、54.90%。

工业制造方面,上半年,制造业经营状况边际改善,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为4.73%、7.75%。军工、新能源、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领域原料需求旺盛,叠加供给结构性收紧,有色金属和塑料制品价格持续突破新高,两个行业营收增速分别为6.49%、10.10%,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6.55%、19.59%。

产业向“新”向“绿”发展  股东回报意识日益增强

上半年,上市公司加快培育创新动能,全市场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同比增长3.27%,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近2个百分点。整体研发强度为2.33%,同比小幅提升。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研发强度分别为4.89%、11.78%、4.63%,科技属性进一步凸显。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发挥创新示范效应,研发强度分别高于整体3.29个百分点、4.44个百分点。全市场113家公司研发投入超10亿元,92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同时,科创债市场快速扩容。上半年,央行、中国证监会联合推出科创债新规,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简化信息披露要求,鼓励提升长期限债券占比,引导地方提供贴息、担保等配套举措。自新规落地以来,累计发行824只科创债,融资规模超过1.02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发债规模为1004.2亿元,占比9.84%,有力推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此外,上半年,全市场上市公司产能治理扎实推进。光伏、汽车、钢铁、水泥等重点领域“反内卷”政策出台,综合整治工作初见成效。光伏“反内卷”重塑竞争格局,大型锂矿暂停开采,光伏玻璃头部企业密集减产,光伏设备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减少49.52%。传统工业开展无序竞争治理行动,全国统一大市场格局渐成,钢铁集团跨区域重组意愿增强,水泥企业落实精细化错峰限产要求,相关行业毛利实现边际回升。

产业向“新”向“绿”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国家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上半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研发强度超6%,营收、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国家重大能源工程推进建设,清洁能源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水电、核电上市公司营收增速超4%。以无人机产业为代表的低空经济迎来快速发展,智慧植保、低空文旅等新业态活力迸发,城市空域交通试点有序推进,政企业务合作不断深化,行业营收保持正增长。

分红回购也是上半年的一大亮点。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共有818家上市公司公布一季度、半年度现金分红方案,较去年同期增加141家,其中,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有289家公司中期分红。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6497亿元,分红公司整体股利支付率为31.97%,较上年同期略有提升,分红稳定性、可预期性增强。

其中,央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贡献71%的分红金额,13家公司分红超百亿元。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主动分红意愿持续提升,其中,15家分红金额超10亿元。79家公司连续3年中期分红,股东回报意识日益增强,一年多次分红公司增多。

全市场公布1321单2025年回购预案,目前已完成回购641单,回购计划完成率49%。预计回购金额1642.70亿元,其中,集中竞价交易金额占比95%,自有资金回购金额占比33%。值得注意的是,注销式回购数量不断增多,预计回购金额达225.29亿元,有力助推企业价值平稳回归,巩固市场信心。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