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在全国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会议指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持续用力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要激发技术要素创新活力,推进土地要素集约高效配置,引导人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加快培育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增强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试点,引导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做好对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服务,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要素市场化改革面临思想认识、现实困境等瓶颈,与上位法存在较多冲突,通过自上而下的全局突围难度极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撰文指出,尽快开展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通过激励试点地区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大胆试大胆闯,能为全国要素市场化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先在有限范围内探索、测试新政策的实际效果,再以点带面,逐步把新政策推广至更大范围乃至全国。从这个层面讲,尽快启动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形成一批改革经验,对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全局突围、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关重要。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2021-2025年“三步走”的时间表、路线图作出明确,即2022年上半年,完成试点地区布局、实施方案编制报批工作;到2023年,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25年,基本完成试点任务,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为完善全国要素市场制度作出重要示范。
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理事、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杨向阳认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现阶段我国进一步加快突破区域发展壁垒的关键路径之一。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有助于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这不仅能够有效破除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的市场分割,消除行政性垄断和行业壁垒,而且能够通过市场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