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黄梅之乡”,这些称号都指向大别山东南麓的一个小城——安徽省潜山市。此外,“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特征又赋予该市优美的自然风光。
文旅产业成为潜山得天独厚、最具优势的“朝阳产业”。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潜山市共接待游客4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47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5.63%和26.75%。
一部手机代替排队
潜山市内坐落着一处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简称“皖”便源于此。
近400幅摩崖石刻承载了千年文脉,全球最大超高压变质带是一部两亿年的地质简史,山脚的“三祖寺”兼具佛道双修的宗教特色。这些底蕴让天柱山成为潜山市的旅游名片,吸引了诸多游客。
但是每逢节假日,长龙般的购票队伍不仅影响游客体验,也容易引发安全隐患。对景区而言,仅靠人工窗口处理庞大的售票需求,效率低下的同时也难以实时掌控客流和数据。
在“智慧旅游”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景区逐渐意识到传统人工售票的瓶颈,于是开始数字化转型。天柱山旅游官方平台(原“一部手机游潜山”)成为解决排队难题的关键一环,涵盖景区导览、在线购票、酒店预订、特色餐饮推荐、旅游购物指南等一站式服务功能。
依托该平台,潜山农商银行牵头打造数字支付场景,游客可在手机上通过刷脸、扫码等方式完成订票、支付、验证入园等操作。今年以来,该行数字文旅场景交易笔数超12万笔,金额达1700万元。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天柱山风景区接待游客186729人次,同比增长50.86%。其中,5月2日、3日连续两天单日接待量突破4.9万人次。
庞大的客流量带来巨大的消费市场,游客对智能化、便捷化的需求催生了更多金融科技与文旅场景的深度融合。其中,农行潜山支行构建出覆盖农家乐、民宿、餐饮、购票、停车场、零售、信用卡消费满减等一体化场景建设,为游客提供吃、住、行、购一站式服务。
“有想法”的精品民宿
文旅产业想“长红”,多元化产品不可少。近年来,潜山市提出“旅游+”发展思路,通过打造“大天柱山”旅游品牌,带动民宿、康养、研学等新业态竞相发展。
杨保华经营着一家名为“陶田·遇”的乡村民宿,距天柱山游客中心仅13公里,是不少游客结束登山行程后的首选休憩地。
“这几年民宿多了,住客挑剔了,没点特色真留不住人。”在杨保华看来,给游客一份良好的居住体验是民宿经营的根本之道,得从“生存”迈向“精品”,错开同质化竞争。
“我们支持‘有想法’的创业者,希望帮助‘有想法’的文旅项目真正‘跑起来’,必须一户一策,一个项目一个产品。”潜山金融监管支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成礼说。
杨保华的想法就是将院子改造成山水景观庭院。“最好赶在暑期旺季前搞定,七八月是旅游小高峰。但是资金大多投入初期建设和后期维护,改造压力较大,计划只能暂时搁浅”。
潜山农商银行根据其经营状况和项目计划,推荐“金农民宿贷”,5个工作日便完成200万元贷款投放。
6月初,民宿完成改造。小院内新增了景观水池、露天茶座和夜间灯光系统。房间内,透过落地窗便能赏山水美景。
“改造前入住率不到60%,现在节假日几乎满房,旺季几乎都能保持在80%以上。”杨保华坦言,正是这次升级,让民宿从“基本能住”迈向“让人想住”,客流量明显上升,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杨保华不是个例。目前,潜山市已打造出7个专项信贷产品,覆盖个体民宿业主、生态旅游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
2025年春节前夕,潜山江淮村镇银行通过快速审批机制,一天内为天柱山兮居民宿发放3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帮助其应对春节接待高峰期间的采购与周转压力;邮储银行潜山支行为水云间民宿发放“信用+抵押”组合贷款100万元,从申请到放款仅用两天时间,精准助力民宿扩容升级;建设银行潜山支行针对生态旅游企业潘铺农业旅游有限公司的扩建项目,追加信贷100万元,并于4天内完成全部流程,有效缓解了企业“短时重投”的资金瓶颈。
亿元保障托底滑雪场
有玩有住,游客络绎不绝,促成了更多旅游产业新业态的出现。
依托天柱山的地理优势和旅游资源,安徽冰雪缘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冰雪缘”)建了长三角地区最大的高山滑雪场,每年运营周期为12月至次年2月,日接待量可达4500人次,与周边住宿、餐饮、康养等产业深度联动,不仅丰富了冬季旅游产品供给,也带动了潜山市冬季旅游人气的持续攀升,成为全市“冷资源变热经济”的典型样本。
“潜山属于丘陵地区,借助地理优势开展的娱乐项目较多,如滑雪、漂流、滑翔、蹦极等。这些经营主体多为轻资产,受自然环境、游客流量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所以支局推动辖内保险机构聚焦安全、责任、财产等多个维度创新产品,提高旅游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王成礼表示。
冰雪缘有保险需求。“户外滑雪场人流密集,风险隐患大。很多游客都是第一次尝试这项运动,没有经验,我们最怕的就是游客摔伤。”冰雪缘负责人潘文浩说。
针对滑雪运动的风险特性,中国人寿潜山支公司为冰雪缘设计出“商户保”专项保险产品,年保费3.5万元,总保额达1.316亿元。产品专为滑雪场景定制,保障内容涵盖游客因摔倒、碰撞等意外事故造成的伤残、身故及相关医疗费用,报销范围包括门诊治疗、骨折固定、药物费用等。此外,还提供专业风险评估与安全指导,协助设置警示标识、完善雪道管理,并开通理赔绿色通道,实现小额案件线上报案、最快24小时赔付。
据悉,为推动形成文旅金融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潜山金融监管支局打造“政策引导+金融支持+服务创新”联动模式,引导金融资源投向民宿经济、生态旅游、非遗研学等重点领域。
一方面,依托银政企恳谈、专题融资对接等机制,推动文旅企业融资信息“应报尽报”“能贷尽贷”;另一方面,鼓励银行保险机构联合开发“信用+保险+担保”一体化产品,提升对轻资产、无抵押文旅主体的服务能力。同时,推动数字金融在非遗研学、康养休闲等新兴文旅领域的场景应用。
“金融+文旅”的融合中,信贷支持与风险保障正在协同发力。截至2025年4月底,潜山市银行机构累计为文旅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达15.0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11.33亿元,占比超七成,平均利率降至4.06%;文旅产业保险赔付款项27.87万元。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