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的‘善科贷’产品太好用了,我们这种轻资产企业,无抵押也能轻松获贷。”近日,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街道辖区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难掩激动,点击手机屏幕上的“确认”键,120万元贷款瞬间到账。
几乎同一时刻,鹭江街道的装饰工程公司负责人收到厦门国际银行的放款短信──514万元贷款在短短5个工作日内到位,解了项目启动的燃眉之急。
两个看似独立的金融场景,实际上是厦门金融监管局织就的一张精准服务网。2024年,厦门金融监管局在思明区率先构建起三级联动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专班、街道、银行的高效协同,为小微企业打通融资“高速路”。当轻资产科技企业遭遇研发资金紧张、传统企业因抵押不足融资受阻时,这套创新机制成为企业发展的“隐形翅膀”。
三级专班破解融资壁垒
在思明区人民政府大楼的集中办公区,一场打破部门壁垒的变革悄然发生。由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工信、商务等部门及街道、银行抽调的骨干组成专班办公室,下设摸排走访、审核对接、综合协调三个小组,形成政银企协同作战中枢。
“我们建立日晾晒、周例会、月调度制度,随时破解融资堵点。”专班负责人介绍。
当摸排发现55家企业因信用等级低、营收不达标被银行拒贷时,专班立即启动银行联合会诊机制——分析拒贷原因、优化融资方案、协助完善材料,最终仅用5个工作日就完成全部审批流程。
生物科技公司的融资困境曾是传统金融服务的盲区。正值研发关键期的企业因缺乏抵押物,在银行系统里屡屡碰壁。“我们营收数据暂时不理想,专利技术又难被量化评估。”该公司负责人道出科技型企业的普遍焦虑。
厦门金融监管局指导构建“专班办公室—街道—社区—银行”四级摸排网络,将19家银行机构、90余个支行网点编织成覆盖全区的服务网格。在软件园、海丝法务区等园区举办的12场银企对接会上,政银联合工作组带着融资方案主动敲门,让300余家企业首次体验到“送贷上门”的服务温度。
建设银行厦门金融中心支行客户经理王文庭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该行启动“善科贷”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性地将知识产权预期收益纳入风控模型。信贷员现场指导线上操作,后台系统自动完成科创评价与授信审批,从申请到放款仅需48小时。
120万元信用贷款到账时,企业研发团队开心不已——这笔资金让关键实验得以继续推进。
“‘善科贷’突破传统抵押思维,让‘知产’变‘资产’。”参与方案设计的建行客户经理表示。该产品通过大数据动态评估专利价值,为轻资产科创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真正实现“靶向授信、快速放贷”的科技金融闭环。
近邻服务织密普惠金融网络
在鹭江街道的“千企万户大走访”中,厦门装饰建设公司道出难言之隐:514万元资金缺口让新订单岌岌可危。传统贷款流程仅抵押评估就需半个月,企业等不起。
厦门市思明区鹭江街道办事处经济服务办公室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政银联合工作组现场办公:网格员指导通过“信易贷”平台提交申请,银行客户经理同步对接厦门国际银行VIP通道,第三方评估机构当天完成尽调。
在多部门并联审批的创新模式下,贷款申请如搭乘“高速列车”——厦门国际银行开启跨部门协同评估,将常规20天的流程压缩至5个工作日,最终514万元贷款精准注入企业账户。
“从没想过贷款能这么快!”企业负责人感慨道。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融资服务,正是厦门国际银行“绿色审批通道”效能的体现,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处理时效大幅提升。
此外,开元街道的“近邻企业服务联盟”成为基层创新的生动注脚。这个由12家单位组成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将金融服务嵌入企业日常场景。当80余家会员企业走进联盟服务站,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金融服务指南——从“信易贷”平台操作手册到科技专利贷申请攻略,每个细节都透露着服务的温度。
“我们整合市场监管、税务、银行等资源,让企业少跑腿、快办事。”开元街道商会秘书长黄丹介绍。在思明区,这样的服务网络正不断延伸:98个社区组建180余个“三人走访小组”(街道+银行+物业),深入180栋商务楼宇摸排需求;银行客户经理化身“金融管家”,驻点街道提供融资咨询。
最大化服务体系重构
通过“实地勘察+大数据建模”双轨摸排,专班精准锁定融资困难企业;依托工商联等平台的政策宣讲,300余家企业掌握融资新渠道;借助“日晾晒—周例会—月调度”机制,55家“疑难户”获得量身定制的融资方案……
随着首批协调贷款落地,思明区小微企业生态悄然改变。建行“善科贷”产品已形成示范效应;厦门国际银行VIP通道服务标准正向全行推广;兴业银行厦门分行指定支行对接区级工作专班,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街道,主动对接走访清单,配合街道走访,依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截至5月,该行累计为超4500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提供授信支持220亿元,累计放款超205亿元。
机制创新的溢出效应持续显现:当55家“融资困难户”集体脱困,更多企业开始主动对接专班;当514万元贷款挽救装饰公司订单,供应商链条上的多家小微企业同步受益;生物科技公司研发取得突破,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融资协调机制不是简单放贷,而是构建可持续的服务生态。”厦门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三级联动网络不断织密,更多金融创新产品正在孵化——知识产权证券化、供应链金融等新工具已进入试点阶段,鹭岛小微企业的融资图谱将更加多彩。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