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银行网点不断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能力。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881家商业银行网点“关停”退出,超过2024年全年退出数量。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加强资源整合、优化网点布局结构,做好“加减法”。根据近期机构设立情况来看,商业银行新设3663家分支机构网点,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得性。
业内人士认为,在数字时代,网点应定位为线上渠道的补充,应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联动,推动服务渠道协同和资源整合,激发网点发挥线上渠道所难以具备的功能。未来,网点发展方向是向轻型化、智能化、场景化转型,提高辐射能力和服务张力。
银行优化布局
7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更新金融许可证信息。记者查询机构退出列表信息发现,截至7月7日(数据更新日),已有2881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网点退出,超过2024年2533家退出数量。
而在退出的分支机构中,农商行占据大头。具体来看,国有大型银行减量244家,股份行和城商行分别退出149家、105家,而农商行则关停2350家分支机构网点,占比超过八成。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银行持续关停网点,主要是源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加快与线上化经营的提升,促使更多业务触达渠道延伸至线上,线上活跃用户数量及使用频次的增长会导致线下网点的使用有所减少,出于降本增效的目的,银行机构确实会有选择地关停相应网点。
在裁撤低效旧网点的同时,商业银行积极设立新网点,优化网点布局结构,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从近期机构设立情况来看,截至7月7日,共设立3663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网点。其中,农商行新设3194家,远超今年裁撤的网点数量;城商行成立238家,较今年裁撤数量多出133家;国有大行、股份行分别新设135家、92家,从绝对量来看,网点数量有所缩减。
为何中小银行加速布局线下网点渠道?
“在线上渠道如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建设上,大行更具科技优势跟资源优势,能够通过强化线上实力服务到全国范围内的客户,但中小银行确实在线上服务方面难以跟大行匹敌,于是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通过线下属地化经营的建设,打造地域服务的竞争力。”苏筱芮表示,除此之外,大行服务下沉也会给中小银行带来紧迫感,从而影响到中小银行网点设置。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裁撤还是新设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网点,出发点之一是持续优化网点布局,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渠道覆盖面。工商银行在2024年报中表示,2024年完成527家网点优化调整,向县域乡镇地区投入网点104家,新增覆盖11个空白县域,网点县域覆盖率提升至87.4%,网点资源与地区社会经济资源匹配度稳步提高。
厦门银行则在该行2024年报中透露,经过3年精准布局和高效建设,该行网点数达到123家,其中县域网点20个,基本实现潜力空白区域全覆盖、重点区域密度提升的目标。
推动网点转型
“我今年还没有去过银行网点。转账等业务用手机银行就可以及时办理。”在北京工作的吴女士告诉记者,她上次去银行线下网点办理业务是2024年的8月,因大额转账受限,只能去网点提高银行卡转账限额。
吴女士的经历凸显出客户行为发生改变,偏爱及时高效的服务体验。《2024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总额达2626.80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手机银行交易总额达365.51万亿元;手机银行个人客户数达31.95亿户,企业客户数达0.43亿户。银行业金融机构网上银行交易总额达2147.73亿元。
整合网点资源、调整网点功能、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银行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客户行为发生改变,商业银行推动线下、线上渠道协同发展成为趋势。
“在银行网点转型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尽管线上金融服务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对银行和客户而言,网点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并在建立和发展零售业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指出,下一步重点是推动网点向轻型化、智能化、场景化转型,提高辐射能力和服务张力。
苏筱芮表示,从近年情况看,银行物理网点向着“智慧网点”“特色网点”的建设方向迈进,银行网点不会消失,而是会不断探索特色经营的方向,如社区服务、适老化改造等,将金融服务融入社会责任,彰显出银行在普惠金融中的更多担当。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