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仅凭信用就能拿到100万元贷款,这下鱼饲料钱有着落了!”近日,湖北省枣阳市熊集镇红土村老庄林场养殖户李治中难掩喜悦。就在年初,这位承包了300余亩鱼塘的养殖户,因扩大养殖规模急需100万元资金周转,却因农村资产权属确认难度大、无法提供足额抵押物而陷入融资僵局。
转机总是不期而遇。《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4月底,湖北省举办“农民个人信用价值和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贷款”政策发布会,宣布在全省范围内选取10个县(市、区)以及11家银行开展试点工作。枣阳市和枣阳农商银行双双拿到了首批试点工作的“入场券”。
随后,枣阳市举办“农民个人信用价值和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贷款”政策宣讲会,邀请省农业农村厅及省联社专家对“试点办法”作详细解读并规范具体操作流程。自此,“两农信用价值贷”在枣阳市正式启动。
枣阳金融监管支局第一时间召开工作推进会指导枣阳农商银行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明确提出要利用好“全省试点县市+试点银行机构+网点全域覆盖”的三重优势,加大对涉农主体首贷、信用贷和无还本续贷支持力度,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贷款效率。同时,加强“两农信用价值贷”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渗透融合,相互拓宽功能边界,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
据悉,枣阳农商行熊集支行在对接“推荐清单”涉农主体的过程中了解到李治中的需求,便迅速组建服务专班上门收集资料,通过信用打分评级与经营流水综合测算,为其提供100万元的无抵押授信额度。6月6日,信贷资金直达李治中银行账户,从资料收集到贷款发放仅用时3天。
李治中算了一笔增收账:“饲料成本占比超过60%,这笔贷款让我能及时囤货了,预计今年亩产可提升15%。”
枣阳金融监管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农”信用价值贷打破了传统抵押担保模式,通过数据增信将农户信用、经营流水等“软资产”转化为可融资的“硬资本”,重点解决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6月30日,枣阳市“两农”信用价值贷授信206户,授信金额达到4461万元;放贷196户,放贷金额达到3451万元。
据悉,通过构建“信用评价+金融服务+产业扶持”闭环体系,“两农”信用价值贷正在推动更多农户实现“信用变资金、资金促生产、生产增效益”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的内生动力,为枣阳农业融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动能。
枣阳金融监管支局表示,下阶段,将结合“两农”信用价值贷的特点,加强与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人民银行等成员单位的协同联动,利用好“两农”融资信用平台的评价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更好满足“三农”高质量发展的融资需求。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