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进一步推动红色金融文化资源融入“大思政课”,6月28日,中央财经大学在沙河校区举行“强大的货币:回望来时路”红色货币主题展览启动仪式。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教指委”)主任委员王广谦主持仪式,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发表开幕致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发表讲话。
此外,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金融教指委、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中央财经大学共同承办的高校金融专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教学交流培训会成功举办,线上线下共1100余名金融专业教师参加培训。
缅怀金融斗争历史,铭记初心使命
“强大的货币:回望来时路”红色货币主题展览分为红色货币、人民币以及纪念钞特展等3个篇章,汇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珍贵红色货币、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币以及重要时点的纪念币等300余件实物。通过展示这些珍贵货币实物,展览带领观众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货币斗争历程,感悟红色货币背后的金融智慧与民族自强力量,铭记中国共产党金融为民的初心本色。
本次展览既是对历史文物的展示与思考,也是现场教学的课堂打造。马海涛强调,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对于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学校作为金融教育的重要基地,应积极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红色货币的展示,更是为新时代金融人才培养注入新载体与精神动力。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王辉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红色金融文化育人功能,推动主题展览与相关课程深度融合,并推进3D数字化建设,搭建沉浸式教学场景,使红色货币更好融入高校金融教育教学体系,助力“课程思政”走深走实。
本次展览既重视“物”的展出,又着重挖掘“物”背后的故事和内涵。通过展览,观众能够近距离触摸金融火种如何在封锁线上燎原,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货币发展历程。
中央财经大学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和发扬红色金融精神,续写新时代强大货币的新篇章。
传承红色金融精神,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在高校金融教育不断探索与创新中,如何有效融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推动金融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6月28日上午,高校金融专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教学交流培训会在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
武世兴指出,举办高校金融专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教学交流培训会,是落实中央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提升高校金融类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他强调,要加强“金融伦理学”“中国金融思想史”及“五篇大文章”相关课程和教材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并以数字化构建高校金融教育新形态。
马海涛强调,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长河,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开创的红色金融伟大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教指委副主任、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构建的历史呼应”为题作主旨演讲,揭示传统文化对现代金融伦理的深远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董昀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论逻辑”为题作主旨演讲,强调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建军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在圆桌讨论环节,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院长杨力担任主持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吴卫星、天津财经大学校长孟昊、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莉亚、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王擎、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邱冬阳围绕“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主题展开讨论。他们认为需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思想引领等方式弘扬金融文化。
据悉,金融教指委、各知名高校以及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等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培训会带来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金融伦理学”“中国金融思想史”等三个专题课程,为参与者深入剖析金融文化与发展逻辑、助力金融教育者推动金融课程改革与建设、金融人才培养与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活力。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