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资管业协会”)发布2025年助力乡村振兴倡议书,向行业倡议以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助力对口帮扶地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具体来看,一是深入开展消费帮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鼓励会员单位开展消费帮扶助农增收,积极参与农副产品推广,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为定点帮扶地区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绿色、有机和名特优新产品规模,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补充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优惠政策。
二是稳步推进产业振兴,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鼓励会员单位围绕县域资源禀赋特点和发展规划,帮助定点帮扶地区挖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发展教育农园、农研基地、农业电商和乡村文旅等新业态;积极支持劳动密集型富民产业发展,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为农民特别是脱贫群众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增强定点帮扶地区自身“造血”功能。
三是培植乡村农人农技,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会员单位结合实际需求对脱贫家庭务农人员、返乡回流人员开展生产经营技能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为从事农业的年轻人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培养新一代懂管理的农业人才;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向农民传授现代化农业生产技能,提升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四是加大乡村建设力度,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鼓励会员单位协助定点帮扶地区实施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改进农业工业技术装备,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五是发挥行业特色优势,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鼓励会员单位发挥保险资金现金流稳定、存续时间长和资本存量大等特征,通过创新建设模式和投融资机制,开展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项目建设;探索保险资金绿色投资,优先服务于绿色产业园区、绿色循环农业等投资周期长、融资量大的乡村振兴项目,实现“双碳”目标下乡村振兴与绿色金融的融合。鼓励会员单位各类公益慈善资金支持定点帮扶地区,扎实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从保险资管业协会了解到,中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和中国精算师协会联合委员会(以下简称“联合党委”)与内蒙古自治区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于2018年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从2019年开始,联合党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优势,积极开展行业“组团式”帮扶,带动广大会员机构响应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通过产业帮扶、消费帮扶等举措,累计投入超过1110万元。其中,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50万元,引导行业投入帮扶资金超过270万元,开展各类消费帮扶超过580万元。同时,帮助苏木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推动乡村产业孵化发展,完善必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力所能及提供金融帮扶支持。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