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关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 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2025-05-09 11:17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4月30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值得关注的是,民营经济促进法设置了“投资融资促进”专章,对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出多项规定。

在5月8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引导督促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服务水平。

四方面推进金融支持民企

丛林表示,结合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金融监管总局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

第一,不断优化信贷供给政策。丛林介绍,对民营企业中占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金融监管总局制定了一系列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在资本监管方面,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资本权重给予八五折到七五折优惠。在不良容忍方面,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在解决基层人员“不敢贷”问题方面,出台普惠信贷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同时,每年督促银行制定民营企业服务的目标任务,确保信贷投放力度。

“民营企业贷款投放一直在稳步增长,近5年的年平均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1.1个百分点。”丛林介绍,截至一季度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6.07万亿元,同比增长7.4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第二,引导创新保险产品服务体系。针对民营企业避灾挽损、用人用工、技术研发等方面需求,开发特色保险产品,优化服务。丛林举例称,在高技术领域,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分散机制、网络安全保险、无人机保险等试点;对民营企业用工较为集中的新市民和灵活就业群体,聚焦其特定职业风险,以普惠保险产品增强保障力度;推出新能源汽车专属的保险条款和费率,并搭建“车险好投保”平台,实现“愿保尽保、凡投必保”。

第三,协同创建信息对接共享机制。在线下,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已经通过这个机制向小微主体新发放贷款12.6万亿元,平均利率3.66%。在线上,推动多地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和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银行少跑路”,以数据信息支持银行发放信用贷款。截至一季度末,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5.4%。

第四,强化融资担保的风险分担功能。会同财政部门,推动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将服务小微企业作为主要的政策效益指标,这一类业务的担保费率不超过1%,远低于商业担保水平。截至一季度末,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直保余额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创下多个“第一次”

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不仅以“法治化承诺”回应了民营经济长期以来的核心关切,更将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举措上升为法律规范。

“其制定出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创下了很多个“第一次”,如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这必将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提振广大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的发展信心。

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围绕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完善了相关制度机制。据悉,各地区、各部门将以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为契机,扎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完整、准确、全面做好这部法律的宣传解读工作,落实好法律相关要求,推动各项配套规定尽早出台实施,协调各种支持保障措施落实落细,不断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切实依法保护好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积极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一业一策”提供金融服务

民营经济促进法就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科技创新和国家重大战略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民营企业,我们把发力点放在‘一业一策’上,立足行业产业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专业性的金融服务。”丛林表示。

在近年来民营企业表现亮眼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丛林介绍,金融监管总局着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一是促进投融资结合。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试点,目前已经设立了74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18个试点城市落地了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支持科技企业畅通资本循环。二是创新增信方式。推动建设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优化知识产权的登记、评估、处置、补偿等相关政策,助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财政部门联合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担保计划。一季度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0%。三是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面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开展了两项保险补偿试点,目前已经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万亿元。

在以中小微民营企业为主的外贸、消费领域,金融监管总局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中单列了外贸板块,全面梳理外贸企业清单,优先走访对接融资;以短期出口信用险来支持出口贸易,今年一季度承保金额已经超过2400亿美元;创新“跨境电商保”模式,指导保险公司开发专属的保证险产品,为跨境电商的境内采购提供信用保障;加大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领域的信贷投放,支持消费服务业的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在鼓励民间投资方面,金融监管总局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融资对接建立了专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清单,并向银行推送,指导银行自主对接融资服务。

激发民营企业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整体实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都大大提升,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贯穿了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原则,不仅在总则,而且在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法律责任等章节中都予以充分体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从破壁垒、拓空间、优服务三个方面强化举措,其中在拓展发展空间方面,将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正在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已经在核电、铁路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目前有的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已经达到20%,工业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领域支持民营企业的资金占比超过80%,今年还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