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规模增长 质量提升 我国外贸顶压前行

2025-04-17 16:49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4月14日,国新办举行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外贸顶压前行,实现规模增长、质量提升。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4.17万亿元,下降6%。

针对近期美国政府滥施关税,王令浚表示,中国第一时间坚决实施必要的反制措施,这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也是为了捍卫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国开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海关将严格依法实施各项对美反制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贸易战没有赢家

近期,美国政府滥施关税,不可避免地对全球包括中美在内的贸易造成负面影响。据介绍,今年一季度,在美国政府滥施关税的干扰和冲击下,中美双边贸易仍保持增长,进出口规模1.11万亿元,增长4%。

王令浚指出,美方所谓“对等关税”,颠覆现有国际经贸秩序,将美国利益凌驾于国际社会公利之上,是典型的关税霸凌行为,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

“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王令浚强调,美国政府所作所为已经引起全球普遍反对,中方已经坚决采取反制措施,并将与各方一道继续共同反对美国关税霸凌霸道行为,共同捍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我们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按照相互尊重的原则,通过平等对话解决贸易分歧。

出口方面,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一季度,我国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都实现了增长。

“当前,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吕大良分析,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这不仅赋能了对方发展,也增强了自身的韧性。同时,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我们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走深走实

吕大良介绍,今年一季度,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是5.26万亿元,同比增长2.2%,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占我国外贸比重在去年首次突破50%之后,今年一季度继续提升,达到51.1%。

其中,一系列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接地气、惠民生,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生根发芽,带动相关产品贸易往来。他举例称,一季度,中间品占我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的比重为65.1%;我国对共建国家出口农药制剂增长15.5%,农业机械增长37.2%;我国对共建国家出口医药材及药品增长14.6%,医疗仪器及器械增长5.1%。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共建国家加起来,占全球GDP已经超过四成,在全球出口中的占比超过五成,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越来越大。

民企进出口占比提升

民营企业是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

“民企有活力,外贸才有动力。”王令浚表示,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5.8%,快于全国整体进出口增速4.5个百分点,占比提升到56.8%。在外贸规模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发展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民营企业对全球近180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都实现了增长。在新兴市场,对东盟、非洲、拉美进出口分别增长7.4%、9.6%、5.2%;在传统市场,对欧盟进出口增长7.1%,对日本增长4.8%。

同时,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从低成本高智商的人工智能开源模型,到春晚舞台的机械舞者,民营企业展现出昂扬向上的创新姿态。在外贸领域,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高技术产品创历史同期新高,规模接近1万亿元,保持最大进出口主体地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鼓励外商投资”。外资企业是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数据显示,近5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进出口在我国外贸中的占比大概是1/3。

王令浚介绍,今年一季度,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资企业超过6.7万家,创近3年同期新高;外资企业进出口2.99万亿元,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其中电子信息产品、生物医药及医疗仪器等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全国占比保持在四成以上。

“当前,中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取消,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也不断完善,这些将助力外资企业在中国尽展优势,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先机。”王令浚表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