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狂飙”的美元存款利率正在降温。
近期,《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悄然下调美元定期存款产品利率。有银行将一度超过4%的产品利率调整至2.1%,有银行放慢了对美元存款的营销步伐。
2025年,该不该“上车”外币存款、外币理财,如何更好地优化个人资产配置,依然是许多金融消费者面临的问题。
利率下滑 热度犹在
“目前我行京惠存美元存款产品1年期利率为3.0%,起存金额5000美元,这是目前能给到的最高利率。这一利率在上周六刚刚调降。”2月12日,北京银行一网点理财经理向上门咨询美元定期存款利率的李女士介绍。最近,李女士有一笔2万美元的定期存款刚刚到期,而她发现,银行最新推出的美元存款利率正向下滑落。
北京银行并非唯一一家在近期下调美元存款利率的城商行。记者梳理南京银行近期发布的鑫汇添个人美元存款定价公告发现,自2月8日起,该产品3个月期个人美元存款利率从4.3%下调至2.1%;1年期产品利率从4.0%下调至2.5%,起存金额均为3000美元。
除此之外,杭州银行、江苏银行也纷纷下架了利率超过4%的美元定期存款产品。江苏银行手机银行APP显示,该行享赢宝美元存款产品1年期、6个月及3个月利率,分别为3%、2.7%和2.5%,5000美元起存。春节前,这款产品定存利率还在4%以上。
“城商行作为银行业的‘夹心层’,品牌形象、机构网点弱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体制机制灵活性不如农商银行,因此往往以较高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客户。在息差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下调美元存款利率,既顺应了美联储降息的趋势,也有助于优化存款结构、降低负债成本。”针对近期出现的美元存款调降现象,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向记者表示。
除了上述因素,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稳定,加之人工智能题材火爆,市场增配人民币资产意愿提升,银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或也是部分银行下调美元存款利率的原因。通常而言,城商行的客户群体中,中小企业主和跨境需求较多的个人占比较高,这类客户对美元存款的需求也相对旺盛,高利率产品可满足其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同时,银行通过发行高息产品来补充美元头寸,也有助于其拓展国际业务。
业内人士均表示,尽管2024年美联储已经降息三次,但目前美元利率仍然处于高位,因此与之挂钩的相关产品收益仍然较高。
随着城商行进一步下调美元定期存款利率,记者注意到,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一些网友表示要“转战”外资银行。对于一些外资银行而言,美元存款依然是“揽储利器”。比如,东亚银行2月1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该行美元定期存款手机银行新客专享优惠利率最高可达4.4%,2万美元起存,12月存期。由于线下开户火爆,目前东亚银行已开通线上开户预约通道。
“多元化”是关键
2025年1月,美联储自2024年9月连续降息以来首次宣布维持利率不变,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增强,影响了美元、美债走势,也为挂钩美元的存款产品、理财产品带来新变化。
“2025年,虽然美国可能放缓降息步伐,但仍然可能降息多次。随着美国步入降息周期,商业银行将继续下调美元存款利率,美元理财产品投资价值或将相应下降。这是投资者需要特别注意的。”董希淼表示。
梁斯认为,美联储自进入降息周期后,美元存款利率已从前期高点回落。但短期内,由于美国通胀压力和经济韧性,市场预期降息路径或将更加缓和,利率中枢下行速度可能不会过快,但长期看可能仍将继续走低。投资者应结合自身财产规模、投资偏好等合理搭配外币资产。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可考虑配置低风险的外币存款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可适度增配美元理财或更加复杂的产品,但也要深入研究产品配置、收益率和风险情况等,同时要将汇率波动考虑在内。
“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随着人民币存款利率走低,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2025年通过开展多元化资产配置来分散风险、增厚收益继续成为行业共识。其中,既包括了投资产品的多元,也包含了投资区域的多元。
星展银行投资策略师邓志坚在2025年第一季度市场前瞻媒体分享会上表示,投资者可以增持投资级别债券以及黄金来应对风险。特别是黄金方面,邓志坚认为,黄金的价格还会逐渐继续走高。个人投资者不要做太高风险投资,最好以投资金砖、金币、金条等实物金为主。在投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或者是跟踪金价的工具方面,最好不要加杠杆。
汇华理财建议,普通投资者可选择低相关性的资产构建组合,涵盖股票、债券、基金、黄金、境外资产等资产类别。同时,依据风险承受能力确定配置比例。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可以增加高风险资产的配比,如股票类资产;相对保守的投资者可以提升固收类资产的占比。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