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银行板块在A股市场表现突出,为银行转债转股创造了有利条件。日前,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先后宣布,其发行可转债的有条件赎回条款已被触发,两家银行均选择提前赎回。
浙商证券分析师王明路指出,银行转债在触发强赎时,都会选择提前赎回。银行转债促转股、强赎的意愿很强。未来,如果银行转债不能顺利强赎,那么为了解决转债,银行控股股东将持有转债转股为大概率事件,也可能通过引入其他“白衣骑士”增持转债,以降低转债的规模,补充银行的核心资本。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6日,市场上仍有6只银行转债的未转股比例在90%以上。
银行促进可转债转股意愿强烈
按照苏州银行发布的公告,自2024年12月12日起,该行股票价格已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苏行转债”当期转股价格6.19元/股的130%(含130%,即8.05元/股),触发“苏行转债”的有条件赎回条款。2025年1月21日,苏州银行决定行使可转债的提前赎回权,截至2025年3月6日收市后仍未转股的“苏行转债”将被强制赎回,赎回价格为101.35元/张(含息税,当期年利率为1.50%)。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赎回完成后,“苏行转债”将摘牌。
无独有偶,成都银行也于2025年2月5日完成“成银转债”的转股工作,投资者所持“成银转债”除在规定时限内按照12.23元的转股价格进行转股外,仅能选择以100元/张的票面价格加当期应计利息(合计100.652元/张)被强制赎回。2月6日,“成银转债”已正式摘牌。
按照规定,银行发行的可转债只有成功转股才能全部计入核心一级资本,基于资本补充和降低可转债到期兑付压力的双重考虑,银行促使可转债转股的意愿很强。《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发现,已经退市的银行转债中,大部分为提前赎回,少部分为到期兑付,银行转债如果能够触发强赎条款,银行都会选择提前赎回。
2024年,银行板块表现突出,整体涨幅达到43%,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包括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浦发银行、成都银行等在内的11家A股上市银行涨幅超过50%。这一行情为银行可转债转股创造了有利条件,成都银行、苏州银行都是在这种背景下推进了其可转债的转股进程。
基本面情况影响银行转债转股进程
我国银行的可转债发行历程始于2010年,自2010年共有25只银行转债发行。2022年底,银行转债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根据浙商证券研报,存续金额为2928亿元,股份行和城商行是主要发行人。2023年起,无新发银行转债。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6日,“齐鲁转债”“紫银转债”“上银转债”“兴业转债”“常银转债”“重银转债”的未转股比例在90%以上。
王明路表示,未来,如果银行转债不能顺利强赎,那么为了解决转债,银行控股股东将持有转债转股为大概率事件。已经退市的转债中,大部分实控人将持有的转债转股,维持住自己的持股比例,降低转债的规模,补充银行的核心资本。此外,“光大转债”引入“白衣骑士”的做法也为银行转债实现转股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银行可通过引入其他战略投资者,通过转债转股增持公司股票,帮助银行转债转股,降低到期兑付压力。
2023年3月10日,光大银行公告称,引进中国华融增持转债,增持之后累计占转债规模比例的40.56%。截至当时,“光大转债”的投资者选择转股的比例为19.34%,中国华融在“光大转债”马上到期之前承接40%的转债,而后转股,成为光大银行的主要股东。转股后,“光大转债”的未转股比例从80.65%下降到24.23%,兑付压力明显降低。
华源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对于一些基本面良好的银行股,其股价有望在业绩推动下上涨至触发强制赎回条款的水平。对于基本面尚可的银行股,即使无法达到触发强赎的条件,只要正股价格高于转股价格一定幅度,也大概率能够顺利转股。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