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记者观察:推动供应链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5-02-10 17:01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汽车链、家电链、食品生产链……当前,供应链的发展正深刻影响着老百姓的消费与生活。宁德时代、小米、SHEIN等一批“新链主”的诞生,更是引领着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作为连接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的重要桥梁,供应链金融也迎来蓬勃发展。《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约为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88%;预计到2027年,行业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3%。

如果说宏观数据反映了趋势变化,来自一线的声音则为供应链金融的“生命力”提供了更生动的注脚。《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依托供应链、产业链开展相关金融服务,已成为多家银行对公、普惠信贷业务转型的方向。对于银行而言,无论是在服务科技产业还是服务农产品生产的过程中,链上的龙头企业都能从信用、订单、现金流等多个角度为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进行赋能,这无疑也为银行开展综合金融服务提供了很大帮助。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在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科技加持下,面向链上企业的征信方式更为多元丰富,业务透明度、审批效率也大幅提升。

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数据标准化程度低、安全风险大、技术更新快等问题仍然存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指出,目前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存在核心企业信用过度扩张、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管理不当等风险。这就需要金融系统从制度规范、行业自律等多方面出发,进一步扫除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盲区”。

从内容来看,《征求意见稿》一方面厘清了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的市场定位及业务边界,另一方面从产品、业务模式等层面对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商业银行给予方向性指导,同时特别注重对中小企业权益的保障。这有助于促进供应链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供应链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链上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

银行业也应在提升数字化水平、加强风险管理等方面发力,推动供应链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比如,区块链技术可以增强信息的不可篡改性和透明度,降低融资成本,推动供应链金融从“主体信用”向“交易信用”转变。通过与企业生产交易、仓储物流等核心数据进行交互,银行能够加强对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动态掌握,更好进行全流程风险监控。这些均是值得探讨、发力的方向。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