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邹澜、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会上介绍了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
近日,六部委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此,吴清表示,《实施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更加具体的举措。具体来看,《实施方案》有以下要点:
一是提升实际投资比例。对公募基金,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3年每年至少增长10%。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此外,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二是延长了考核周期。《实施方案》提出,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实施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5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
三是进一步巩固形成了落实增量政策的合力。《实施方案》制定过程中,中央金融办加强统筹协调,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社保基金理事会等部门一起紧密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形成了《实施方案》中有力的政策举措。
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实施进展顺利
为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创新设立了两项工具,即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及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这两项工具体现了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拓展和新的探索。邹澜表示,目前,这两项工具实施进展顺利,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已经开展了两次操作,合计金额1050亿元。2024年10月操作的500亿元,已经全部用于融资增持股票。今年1月操作的550亿元,行业机构已经可以随时用于融资增持股票。在多方面政策支持下,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投资规模明显增长。经过几个月的磨合,这项工具各方面的业务流程已经完全顺畅,在充分的政策空间和《实施方案》带动下,预计业务规模和响应速度都将会有较大提升。
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也受到市场广泛欢迎。为了进一步发挥政策工具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结合市场关切,不断优化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政策安排,尤其是针对贷款比例、期限等核心政策要素,已经将申请贷款时的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降到了10%,将贷款最长期限由1年延长到了3年,并且鼓励银行发放信用贷款,便利银行开展贷款业务,充分满足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融资需求。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又专门召开了座谈会。”邹澜介绍,座谈会上,金融机构普遍认为,主动开展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都是经营效益比较好、管理层对自身业务发展有充分信心的优质企业,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有望成为银行业新的业务增长点。金融机构将以政策工具实施为契机,充分发挥客户和网点优势,持续完善对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全方位、综合性金融服务,实现银行和企业协同发展。截至目前,金融机构已经与将近800家上市企业及主要股东达成了合作意向,已经有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打算申请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超过了600亿元,其中,市值百亿元以上的公司占比超过了四成,贷款按照利率优惠原则定价,平均利率水平大概在2%。
加大保险资金入市力度
对于各方关注的保险资金入市问题,肖远企介绍:“目前保险公司投资股票还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加大股票投资也是当前保险资金资产配置比较好的策略和选择。”肖远企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进一步优化完善保险资金投资相关政策,鼓励保险资金稳步提升投资股市比例,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在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方面的积极作用。
肖远企还介绍了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情况:“第二批试点今后在机制上比第一批试点会更加灵活,基金可以是单独由一家保险公司发起设立,也可以由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保险公司联合发起设立。第二批试点的规模现在拟定1000亿元,我们准备在今后几天,就是在春节前,先批500亿元,马上到位,投资股市。”
廖岷表示,为支持保险资金加大入市力度,财政部一直积极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下一步,财政部将从提高经营效益类指标的长周期考核权重、实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指标的长周期考核、推动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提高投资管理能力三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入市。
优化社保基金投资考核
在全国社保基金优化投资考核政策方面,廖岷介绍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采用股债结合的投资结构,这是国际上各类养老基金的通行做法。全国社保基金适度投资股票市场,有利于拓展基金增值渠道,能够提高投资配置灵活性。现行投资管理政策中明确了全国社保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上限,也确保其投资股票的规模能够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保持在合理区间。目前,全国社保基金股债投资的比例大体为四六开,配置结构总体合理,成立以来投资收益很稳定,也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
廖岷表示,财政部作为社保基金会的管理部门,会持续做好全国社保基金的补充,在强化基金保障能力的同时,支持注入的资金加大投资资本市场力度。廖岷介绍,下一步,财政部将抓紧落实《实施方案》。一是优化完善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制度。财政部修订了全国社保基金境内投资有关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待履行程序后,将尽快公布。修订后的办法结合金融市场最新的发展形势,优化了不同投资品种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力度和灵活度。二是健全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长周期考核体系。财政部正在研究完善全国社保基金的长周期考核体系,细化完善5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要求,拟从风险管理、保值增值等不同维度对基金投资运营情况进行考核,兼顾基金短期的投资收益和长期的保值增值目标,铸牢长周期投资理念,真正有力支持我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李忠介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业)年金基金投资政策和监管制度,推动市场化投资运营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管理日益规范、基金保值增值水平稳步提高,既增强养老保险制度造血功能和自我平衡能力,也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中长期资金力量。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初步形成
吴清表示,按照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的部署,证监会目前已形成初步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完善基金公司的治理和定位。加强党对基金行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完善基金公司治理,牢固树立以投资者为本的经营理念。系统改革行业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加强长周期业绩考核。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薪酬管理制度,着力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进一步稳步降低公募基金综合费率,2025年起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预计每年可以为投资者节约450亿元的费用。
二是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证监会将在公募基金改革上做以下四方面工作。第一是推出更多适配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加大中低波动型产品创新力度,实现浮动费率产品试点转常规。第二是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发展,制定促进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实施股票ETF产品的快速注册机制。第三是强化监管分类评价引导,并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的权益类基金。第四是督促提升核心投研能力,建立基金公司投研能力评价制度。
三是加强监管执法,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完善股东股权、人员管理、市场退出等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强化对基金投资交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坚决纠治“高换手率”“风格漂移”等过度投机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基金投资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基金公司信息披露的社会监督,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文化。
在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方面,吴清表示,去年以来,证监会认真贯彻落实新“国九条”,突出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形成了“1+N”政策体系。下一步,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在资产端着力推动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在交易端不断丰富适合中长期投资的产品和工具供给,在机构端不断推动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在执法端坚决维护市场“三公”秩序,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市场生态。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