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会议强调“稳住楼市股市”,确定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包括“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资本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努力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深化改革持续推进
今年以来,高层持续关注资本市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多次提到关于资本市场发展,今年关于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密集发布——4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又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也称为新“国九条”。
新“国九条”发布后,到目前,证监会会同相关方面制定若干个配套文件,并且制定修订多项制度规则,与新“国九条”一起形成“1+N”政策规则体系,一批重点措施落实过程中,资本市场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取得一些成效。
例如,在加快推进投资端改革方面。今年9月,证监会会同中央金融办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
近日,证监会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抓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协同构建完善全国社保基金、保险、年金、理财等“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打通卡点堵点,充沛源头活水。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资深宏观分析师原野表示,长期资金入市进度加快,不仅为市场带来更多“活水”,还能减少市场波动、稳定市场运行。长期资金仍然具有较大入市空间。未来,或进一步优化长期资金投资监管模式(放松比例上限),优化保险资金偿债能力约束指标,扩大养老金投资范围。
有效服务经济回升向好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今年以来,证监会先后出台“支持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战略性新兴行业A股上市公司数量接近2700家。今年以来,全市场并购重组约3000起,9月份“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有26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事项,新兴产业成为并购重点领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证监会强调,牢牢把握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个着力点,增强发行上市制度包容性、适应性,鼓励以产业整合升级为目的的并购重组,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更加精准有力支持扩投资促消费,健全覆盖各类企业发展需求的股债期产品和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满足企业合理债券融资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提升投资者信心
今年以来,证监会督促上市公司牢固树立回报股东意识,提高透明度和经营治理水平,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支持通过分红、回购等方式,持续回报投资者。截至10月末,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中期现金分红6441亿元,新增披露回购方案1360单,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投资者是市场之本。A股市场经历了深度V型走势,在上半年维持了几个月的震荡上修走势后,继续震荡调整。
自9月24日以来,一系列重磅政策措施密集释放,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接续发力,着力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特别是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和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次出台。中银研究分析认为,这两项工具是央行首次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有助于强化预期管理,同时也标志着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新高度。市场对这两项政策作出了积极回应。
自9月24日后A股在震荡中修复,A股市场迎来强烈反弹。上证综指涨幅明显,沪深股市成交额、日均成交量明显提升。市场反弹后个人投资者加速入市。在政策推动下,投资者情绪自9月下旬后得到明显修复。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第三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总的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资本市场呈现出积极变化,投资者预期明显改善,A股、港股和海外中国资产交投活跃。
近期,股市行情再次出现反复,板块轮动明显。截至12月24日,上证综指收于3393.53点,较年初上涨14.07%。非银金融、银行、通信、家用电器、电子、汽车等行业板块涨幅居前。A股市场投资者信心和活跃度提升,股市活力的提升也将促进“金融活、经济活”正反馈效应的释放。
2025资本市场可期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稳住楼市股市”等。
“相信,只要经济稳住、风险防住,我国资本市场的春天可期。”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明年的市场看点包括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等。
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来看,中金研究认为,伴随着海外美联储降息和国内政策发力,2025年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望整体好于2024年,结构性机会有望进一步增多。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明年经济政策的表述较为积极,后续一段时间仍将是政策落地的窗口期,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
中银研究认为,展望2025年,财政货币与金融监管政策效果将继续释放,呵护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和金融市场稳定。受益于此,相关企业盈利可能得到改善,资本市场有望走出底部,结构性慢牛行情可期。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