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中国绿债市场跃居全球首位

2024-12-04 15:47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作为绿色金融的生力军,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自2016年迈入蓬勃发展的新进程。11月29日,中央结算公司发布《中国绿色债券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经过多年实践发展,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已跃居全球首位,与绿色信贷共同构成绿色金融主渠道,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绿色发展创新之路。

绿债蓬勃发展

基于中央结算公司的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债券数据库统计,2016-2023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从2018亿元增长至8448亿元,翻了两番,年均增长22.7%。同期,绿色债券为更多市场主体提供融资渠道,发行人数量从35家增长至299家,发行只数增长10倍。

绿色债券存量规模也快速增加。截至2023年底,中国绿色债券存续1815只,债券余额合计2.1万亿元。如果考虑非贴标但实际投向绿色领域的债券,则整体“投向绿”债券超过5万亿元。近两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连续位列世界第一。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统计,2016-2023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全球占比为15%。

从绿色债券品种来看,中国绿色债券覆盖全市场品种,为中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其中,绿色公司信用类债券和绿色金融债是主要发行品种。2016-2023年,绿色公司信用类债券累计发行1450只,发行规模占比41%;绿色金融债累计发行303只,发行规模占比40%。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和国际机构债累计发行规模分别为6665亿元和60亿元。

从发行成本来看,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初期,中国绿色债券发行成本优势尚不突出。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业绩考核从绿色信贷拓展至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该政策出台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出现明显下降。2021年绿色债券发行成本优势逐渐凸显,较普通债券低10.1bp。2022年和2023年绿色债券继续维持较高的成本优势,分别为12.6bp和5.3bp。

绿债环境效益显著

《白皮书》显示,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募投资金投放全面覆盖《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的六大类领域,全方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其中,投资前三的领域分别是清洁能源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节能环保产业,投入资金3.2万亿元,占绿色债券募投资金总额的82%,有力支持了绿色低碳发展。具体而言,2016-2023年,每亿元绿色债券可支持减排4462吨二氧化碳当量。据此估算,公开发行的“投向绿”债券募集资金预计支持减排3.7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与此同时,绿色债券在担保品管理中应用不断深入。中央结算公司在国内率先建立绿色债券担保品管理机制,有效降低绿色债券投融资机构持仓成本,提升市场流动性,夯实绿色金融顶层设计的实践基础。

2016年,中国发行全球首单“双重绿色属性”绿色资产担保债券。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将优质绿色债券纳入中期借贷便利合格担保品范围。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业务,引导资金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同年,中央结算公司推出标志性的绿色债券担保品管理服务,创设“标准化绿色债券担保品池”和“合格担保品范围扩容”两大服务模式。截至2023年末,绿色债券担保品池规模近8000亿元,覆盖100余家机构,绿色债券担保品管理总额超1000亿元。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