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17家上市城商行中期业绩已经全部出炉,为洞察城商行零售业务布局提供了最新数据支持。今年以来,为响应促消费等政策,增加业务发展引擎,多家城商行调整组织架构,推动零售业务转型。当前,银行业个人贷款结构不断优化,消费贷逐渐成为银行业的发力点。
深化零售业务转型
零售业务是支撑银行业业务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被视为银行业经营的“压舱石”和稳定器。近年来,加码零售业务布局,推动零售业务转型已经成为上市城商行的共识。
零售资产规模是衡量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关键指标。A股17家上市城商行中,成都银行、重庆银行、郑州银行未在财务报告中披露零售资产总量。在可比的银行中,14家银行零售资产规模均较2023年末增加,增长幅度不一。截至2024年6月末,14家银行零售资产规模突破8万亿元大关,达到8.7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16%。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仍牢牢占据前三位置,其中,宁波银行较年初增长11.57%,跻身万亿元规模行列之中。苏州银行则凭借16.33%的增速超越青岛银行,从年初的第10名升至第9名。
14家银行零售资金量规模实现正增长,与城商行立足零售战略转型不无关系。江苏银行将“做大零售业务,聚焦财富管理”列入该行六大业务发展战略之一。为进一步推动零售战略转型,江苏银行合并成立零售信贷部,负责全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下设房贷、消费贷、经营贷、信用卡四大业务板块。截至2024年6月末,江苏银行零售资产规模1.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70%,规模、增量均保持城商行第一。
北京银行董事会秘书、首席财务官曹卓在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去年该行“大零售”板块完成新一轮组织架构改革,“零售银行与财富私行作为本次改革的主要板块,人员架构调整去年末已经全面到位”。据介绍,北京银行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和以数字化转型为统领两条主线,实现客户、产品、渠道、队伍、技术、风控一体化。截至2024年6月末,北京银行零售资金量规模突破1.1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34%,北京银行在2024年半年报中评价,“上半年增量超过历史全年增量最高水平”。
个贷结构优化
零售资产规模增加离不开个人信贷业务的支持。个人贷款业务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和信用卡四类业务。截至2024年上半年,A股17家上市城商行个人贷款总额达到3.87万亿元,较去年6月末增加1985.09亿元,增速达5.40%。
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款成为城商行发力点。据杭州银行透露,杭州银行坚持“巩固消费信贷”战略导向,持续推进个人消费贷和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发展。成都银行在回复机构调研时表示,下一步,将纵深推进“大零售”转型战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按揭贷款、消费贷款两类业务投放上齐头并进,继续稳步提升按揭贷款与消费贷款规模占比。
2023年以来,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出现负增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正在成为银行零售信贷的重要增长点。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部分商业银行加快个人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业务拓展,力争通过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发展,填补住房贷款增长乏力产生的缺口”。
具体来看,在A股17家上市银行中,12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较去年6月末下降,贵阳银行、苏州银行、齐鲁银行、兰州银行、西安银行共5家银行占比小幅增长。在有可比数据的15家银行中,12家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占比较去年6月末增长,其中,成都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占比增长幅度较大,从去年6月末的8.59%扩大至15.62%。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目前我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扩大消费对推动扩大内需进而实现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看,银行发力消费贷,也是通过金融服务稳定和扩大消费,进而实现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消费贷成发力点
从扩额度到降利率,商业银行在消费贷业务创出新高度。近期,江苏银行苏州分行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一则推文,该行消费贷利率有望低至1.88%。文章显示,若客户在8月29日至9月30日期间支用,在享受2.98%利率的基础上,如支用期限达6个月即可获得一张免息券,本人登录手机银行操作自主还款时方可用券。根据还款计划的最后一期计息天数计算,最长30天按1.88%利率计息。
关于消费贷利率下降,董希淼认为这是一种“薄利多销”的促销行为。“目前,由于存款利率降低等因素,银行资金成本也有所下降,降低个人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利率具有一定基础。”董希淼分析称,由于减费让利的力度较大,在成本没有继续改善的情况下,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银行息差可能会出现收窄。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利率下调和投放速度加快,通常对银行营收能带来正面影响,有利于增加营收总量。
在通过降利率等方式抢占消费贷市场的同时,银行业应守住风险管理这条“生命线”。以宁波银行为例,宁波银行消费贷款在个人贷款业务占比较高,超过60%,这也导致因个人消费贷产生的不良贷款金额较多。截至2024年6月末,宁波银行因个人消费贷款产生的不良贷款金额51.92亿元,占不良贷款的比例接近50%。
消费贷利率下调后,是否会因贷款规模扩大而对银行业风险管理形成挑战?娄飞鹏认为,从理论上看,贷款利率可以看作是客户筛选定价机制,高风险客户支付高利率,低风险客户支付低利率。董希淼强调:“利率下调只是降低价格,不等于放低风控标准。而银行的超低利率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通常针对优质客户群体,因此风险总体可控。”
不过,娄飞鹏也表示:“消费贷利率下调有助于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但在此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高风险客户支付低利率,让银行承担高风险的同时获得低收益。另外,消费贷利率较低也可能导致市场主体向银行申请消费贷但实际挪作他用,存在资金用途不实的风险。”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