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央行发布2024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报告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

2024-07-15 16:54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7月12日,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及6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5.02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环比下滑0.8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250.85万亿元,同比增长8.8%。社融方面,2024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45万亿元。

“今年上半年社融规模增长平稳,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点评表示,尽管受“淡化数量目标”、优化金融增加值核算方式、清理“手工补息”等因素影响,上半年信贷增速放缓、M2增速有所回落,但“挤水分、防空转”下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量稳质优。

6月居民贷款边际改善

从货币供应情况来看,6月M2增速继续延续同比、环比下滑态势。与此同时,狭义货币(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已连续3个月下滑。

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如果剔除特殊年份的基数因素影响,6月M2增速并不低。M1同比增速继续走低,则是受到债券市场表现火爆、金融业“挤水分”、财政发力较慢等因素综合影响,并非仅仅反映出企业预期偏弱。

“从总量看,目前我国的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余额已经分别突破了390万亿元、300万亿元,金融总量处于高位,结构不断优化,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依然稳固。”董希淼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

信贷投放方面,上半年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3.27万亿元。其中,6月人民币贷款增长约2.13万亿元,同比少增约9200亿元,环比多增约1.18万亿元,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分部门看,温彬指出,一方面对公贷款维持稳定。据他测算,6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63万亿元,同比少增6503亿元,环比多增8900亿元。这主要得益于制造业投资的较高景气度,科创、绿色、制造业等“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对信贷增长形成较好支撑。另一方面,居民贷款出现边际改善。6月住户贷款增加5709亿元,同比减少3930亿元,环比多增4952亿元。数据背后反映出在“5·17”地产新政的支持下,商品房销售已有所回暖。同时,在围绕端午假期和“6·18”开展的营销拉动下,居民短贷季节性回暖,但受当前消费能力和意愿制约,总体强度不及往年同期。

社融实现环比多增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1万亿元,同比减少3.45万亿元。其中,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约为3.3万亿元,实现环比多增、同比少增。

董希淼指出,虽然6月新增社融同比少增,但仍处于历史次高水平。从分项看,抑制6月新增社融增长的因素,主要是新增信贷放缓,以及直接和表外融资表现偏弱。不过目前存量社融增速与名义GDP依然维持基本匹配,这反映出目前金融环境继续保持了适度宽松。

据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测算,6月国债到期量环比增加,新增地方债发行量环比减少,当月政府债券融资环比少增3779亿元。与此同时,6月企业债券融资回升,环比多增1843亿元,同比则基本持平。表外融资方面,6月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环比、同比均有所多增,对社融形成支撑。不过6月表外票据融资延续负增,且同比多减1356亿元。王青认为,这或与当月到期量较大而开票量不足有关。

今年以来,政府债一直对社融形成了较为有力的支撑,这一趋势或将在三季度延续。兴业研究认为,2024年上半年,受2023年增发国债留存资金使用、地方债项目入库审核严格等因素影响,地方债发行节奏整体偏慢,第三季度政府债或面临供给高峰。从供给规模来看,预计第三季度政府债发行规模可能达到6.24亿元,净融资规模2.98万亿元。

提振融资需求还需政策发力

当前,监管“挤水分”效应对金融数据“去虚胖”的影响正逐步释放,信贷不以规模“论英雄”的共识也在逐步确立。展望下半年,温彬认为,伴随叫停“手工补息”的影响在二季度基本结束、财政支出加快发力与房地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货币供应量增速有望触底反弹。

同时,温彬强调,当前部分资金从存款分流到理财后,虽不再纳入M2统计,但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且短期内“挤水分”的效应也使得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更实、效率更高。而未来若将居民活期储蓄、现金管理类产品、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等这些可直接用于支付的金融工具纳入M1统计口径,M1的界定会更加合理,增速也会更为平稳、波动减弱。

业内人士普遍提出,下半年需要出台更多措施来激发居民、企业有效融资需求。

董希淼建议,下半年应进一步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更好地稳定居民就业和收入,有力地激发居民有效融资需求。特别是在房地产方面,应加快调整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包括继续放宽首套房贷认定标准,适当降低存量二套房贷利率,明确推出三套房贷并采取合理的首付比例和利率等,进一步降低居民住房消费负担。

光大银行宏观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表示,目前市场流动性偏宽松环境,部分银行净息差压力较大,同时货币政策兼顾内外平衡,上述因素使得人民银行在短期内推出降准、降息等总量工具的门槛提升。接下来,金融管理部门将更倾向于根据实体经济实际需求,充分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工具,并充分挖掘利率改革潜力,引导信贷资源均衡投放,推动投资和消费成本稳中有降。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预计,下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将协同推动社融增长。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和美联储可能转向降息,下半年货币政策操作的空间将进一步打开,为信贷回暖创造更适宜的政策条件。“三季度人民银行可能微调7天逆回购操作(OMO)利率10个基点,以发挥主要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刘涛告诉记者。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