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步入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脆弱。为深入研讨新征程下中国与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寻求全球复苏与增长路径,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于9月22日-24日在上海举行。
本次峰会持续聚焦绿色发展、国际金融、资产管理、金融科技四大主题,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定位,以对话推动共识,以共识推动合作,携手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资产负债表衰退”可以避免
在“多重压力下如何重塑全球化”外滩全体大会上,有关“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讨论广受关注。对于当前讨论较多的中国是否已经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这一问题,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在峰会现场给出的答案是,要判断一个国家是否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必须拿到资金流数据,弄清楚谁在储蓄、谁在借贷,而他目前并不掌握这方面的数据。但如果大家一方面不愿意借钱,另一方面还在不断存钱,就会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情况。
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则明确表示,“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中国正在经历‘资产负债表衰退’。”但他同时指出,中国需要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
余永定提出,通过积极采取行动,中国就可以避免“资产负债表衰退”。具体而言,一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要妥善处理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务问题,三要更好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美联储加息备受关注
本届峰会召开之际正值“超级央行周”,全球都在关注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决议与前景。“在疫情后,美联储一度实行了百年未有的、无限量的量宽货币政策,这给市场增加了巨额的流动性。这种巨额流动性遭遇利率的快速增加一定会带来资产负债的错配,这就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包括银行业的危机也和这个有关。”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说。
当地时间9月20日,美联储作出暂不加息的决定,其点阵图则显示年内将再加息一次并将维持更久。对此,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杰森·福尔曼(Jason FURMAN)在外滩圆桌“全球货币政策回顾与展望”上预计,美联储未来可能还有1-2次加息,可能最多调整75个基点,这主要取决于通胀变化。
不过,印度央行原行长、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提出,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现已深度交织,对央行来说,也许更少的行动反而才是更好的。他认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央行为了刺激经济达到通胀目标,使用了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甚至改变政策框架,不再先发制人抑制通胀,而是只有当认为通胀会持续时,才会真正作出反应。这种做法使得美联储面对通胀反应滞后,而不得不在后期快速加息。
拉古拉姆·拉詹进一步解释称,与此同时,量化宽松政策使得银行系统在低利率时期积累风险,形成资产负债错配。当美联储政策开始正常化时,一些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偿付能力风险暴露出来。而为了防止出现银行大规模倒闭,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又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干预措施。这一切都表明,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已经紧密交织在了一起。“因此,我们能汲取的教训就是,央行‘做的更少反而更好’。”拉古拉姆·拉詹总结道。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