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关注服贸会 ESG体系建设需“求同存异”

2023-09-05 14:48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当前ESG已经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类型企业均需回答的一道“必答题”,但是各国在ESG评价体系标准上却有着不同的“声音”。

9月3日,在2023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活动的“深化ESG理念 探路可持续发展:中英对话经济发展新动能”环节,来自中英多家金融机构的代表都认为,缺乏统一标准设定已成为ESG理念进一步推广深化的障碍。

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首次提出ESG概念,今天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ESG不仅与全球生态息息相关,而且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谈及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的意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徐学明表示,ESG理念倡导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也倡导社会公平,其内涵和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高度契合。在他看来,商业银行作为金融领域里的主力军,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可紧抓政策和市场机遇,聚焦新方向、新领域、新产业,大力发展可持续金融。

但是,由于国际主流评级体系的ESG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因此导致对企业的评价不够客观,投资机构难以依据评估结果对ESG风险和价值做出全面分析判断。

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全球高级合伙人Adrian Cartwright认为,在不同的管辖区内构建共同基础线非常重要。只有保证一些基于共识的标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才能确保评估结果质量。励正集团亚太区总裁Kerrigan Procter则将统一标准归结为当前ESG理念面临的挑战之一,在他看来,不论是ESG的政策框架、数据还是信息披露、绿色分类,都要保持一致性。

这一点国内金融机构也深有感触。“目前来看,ESG理念在大型商业银行中已经落地生根,但是确实存在标准规范和评估制度不统一、第三方数据和中介不足等问题,需建立国际共识的同时符合中国国情的ESG体系。”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认为。

标准的缺失还加大了数据获取的难度。“建设银行正进一步加大基础条件建设,但涉及的相关数据量庞大,信息来源分散且缺乏行业统一数据标准,数据获取比较困难。”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胡昌苗坦言,当前数据是ESG信息披露,特别是商业银行ESG信息披露面临的重要挑战。

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在于“求同存异”。

“这些都可以做到。比如,中国绿色债券的定义刚刚和欧洲进行了对接。”Kerrigan Procter呼吁要继续支持企业在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方面的共同要求。

刘坚东则认为,要建立统一但是具有本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的关键是要尊重不同国家地区的发展、文化观念差异,在借鉴权威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ESG标准。

就中国而言,他建议ESG标准制定应该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充分考量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共同富裕等因素。胡昌苗呼吁发挥社会各方力量。“我们自己要努力,同时也希望整个社会一起来做工作。”胡昌苗表示,下一步,建设银行会继续推动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标准的信息披露工作,促进ESG工作进一步做好。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