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小切口、微改革” 助力湖北打造一流金融营商环境

2022-05-10 14:50
来源:湖北日报

近年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在金融领域不断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举措,引导全省金融机构针对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抓住“小切口”,推动“微改革”,持续提升金融管理和服务水平,以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推动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金融力量。

水深鱼悦:

持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加强金融有效供给

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和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为市场主体提供优惠资金,截至2021年末,共向全省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983亿元;两项直达工具支持法人金融机构延期贷款本金536亿元,发放信用贷款212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7.4万户。努力为中小微企业“输血补气”,搭建信用培植工程平台、开展首贷专项行动、创设“楚天贷款码”,截至2021年末,全省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3.4%,高于贷款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户数93.6万户,较年初增加18万户,增长24%;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5.27%,较年初下降34个基点。

支持重点领域发展

出台《金融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搭建湖北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鄂绿通”),更好服务全省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截至2021年末,全省县域贷款、绿色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5.6%和27.8%。引导金融机构重点加大对高新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投放。截至2021年末,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分别比年初增加554亿元和2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和15%;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3551.1亿元,比年初增加263.9亿元,科技中小企业获贷面达51.45%。充分运用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联合相关部门创新推出“青创贷”“创客贷”等业务,引导全省金融机构累计为创业青年发放贴息贷款超5亿元。

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建立小微企业贷款授权、授信、受理回告、尽职免责“四张清单”金融服务机制,推动全省金融机构对外公示小微企业贷款授权、授信清单,对内公示尽职免责清单,向小微企业发送受理回告清单,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有效缓解“不愿贷、不想贷、不会贷”问题。目前,省级层面23家主要银行机构及17个市州327家银行及网点已完成“四张清单”公示工作。截至2021年末,小微企业贷款办理环节、申报材料和办理时间平均比年初减少0.31个、1.32件和1.21天。

纾困解难:

持续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对点上困难企业加强融资辅导和信用培植

针对反映融资难的具体企业,主动协调企业、金融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开展多方会商,分析症结原因,通过开展信用培植等举措实现精准帮扶支持。2021年累计为1550家企业解决融资106.8亿元。

对线上重点行业加强金融和产业政策对接

围绕10大农业主导产业链和16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推行“金融链长制”,一链一策,创新服务,保障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目前,已为青砖茶、小龙虾、光电通信等8条重点产业链新发放贷款106亿元。联合文旅部门先后出台三个专项政策文件,组织多场银企对接,累计支持1.1万户文旅企业获得信贷支持412亿元。开展金融支持煤电保供专项行动,2021年11月至12月,煤电保供重点企业贷款日均投放2.1亿元,为8月至10月日均投放量的3.6倍,重点企业资金需求保障倍数1.9倍。

对面上各类市场主体加强常态化银企对接

开展首贷拓展专项行动,动态收集并推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贷户名单,组织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摸排和服务,持续扩大融资覆盖面。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创设“楚天贷款码”,打通银企线上融资对接渠道,满足线上授信条件的,以“301”模式及时支持;需线下对接的,推行1日内受理、3日内尽职调查、5日内初步授信审批、1日内反馈,合计10日内办结的“1351”融资服务模式。截至2022年4月5日,全省已有17700户市场主体通过“楚天贷款码”提交融资申请18286笔,办结融资10152笔,发放贷款363.6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67%。

减费让利:

持续降低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创新简易开户服务

自2021年7月1日起,我省试行简易账户服务,并于当年9月13日在省内全面推广。简易账户服务支持小微企业通过精简的客户身份程序、开立功能简化的银行账户,切实解决小微初创企业开户难、耗时长的问题。截至2022年3月底,全省银行机构共开立简易账户2013户,极大便利了市场主体账户服务需求。

科技赋能优化流程

联合市场管理部门搭建“湖北省企业开户工商信息对接平台”,企业工商登记时可以通过该平台选择银行预约开户,实现开户预约“同步申请,一网办理”,全省已有11家银行实现平台对接,有效缩短企业柜面开户时间和等待时间。组织银行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办理开户预约,全省95%以上的银行已支持该功能。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企业开户中的应用,企业无需携带纸质执照,也无需填写繁琐表格,凭电子营业执照可直接办理银行开户手续,全省超四成银行机构网点支持电子营业执照办理账户业务,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

全面释放政策红利

通过召开专题通报会,督促银行机构建立降费让利专项工作长效机制,做好对客户的政策宣导,释放更多金融红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目前,全省178家银行机构、7647个银行网点已全面实施人民币转账、票据、刷卡手续费、银行账户管理费优惠措施,各银行机构支付手续费累计让利规模近3.4亿元,日均让利规模超过186万元,惠及各类市场主体168万家。其中,小微企业106余万家、个体工商户21余万家、其他企业类客群40余万家。

强基固本:

持续推进我省企业信用信息环境建设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会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推进省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平台(“鄂融通”)建设,平台归集整合了全省359万户企业注册登记、纳税、社保、不动产等30多个部门维度政务数据,同步推进全省各市州子平台建设,打造集政银企信息共享和线上融资对接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截至2021年末,以“鄂融通”为核心的全省平台入驻机构785家,发布金融产品1653项,累计支持企业融资超过3270亿元。

全面优化信用环境

持续建设完善湖北省严重失信主体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共享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的严重失信主体信息,完善金融领域市场性失信惩戒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定价原则,对严重失信主体采取拒绝授信、提高利率等市场性惩戒和约束措施,防范金融风险。截至2021年末,系统归集严重失信主体信息70余万条,累计接受各金融机构查询31万余次,为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及信贷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新开展“整村授信”

依托“鄂融通”平台建立涉农数据专区,归集共享全省18.4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向金融机构提供农村主体专用信息查询报告服务。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组织评定2021年度信用户145万户、信用村1.8万个、信用乡镇986个。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加强信用创建结果应用,加大对信用主体和信用区域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对信用村推广“整村授信”,提升整村授信额度,对信用户提供“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小额信用贷款支持。截至2021年末,全省推进整村授信的行政村13041个,授信金额953亿元,覆盖面达79.4%。

筑巢引凤:

持续提升企业外汇业务办理便利化水平

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推进外债便利化额度及外债一次性登记试点政策在更大范围内落地,摸排符合试点条件且有跨境融资意向的企业名单,确保更多企业享受试点业务红利。截至2021年末,已有3家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了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金额折合1838.78万美元;8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了一次性外债登记试点,金额折合3.86亿美元。全面推广实施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截至2021年末,全省办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4292笔,金额24.92亿美元,平均每笔业务办理时间缩短2-3天,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支持长飞光纤、安琪酵母等11家跨国公司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实现更加集中高效的财务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2021年,11家跨国公司实现跨境收支15.67亿美元。

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

加大对汉口北市场采购试点的跟踪指导,实现4家银行与2个市场采购平台系统直连。制发《关于金融支持武汉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便利化措施落地、完善配套金融服务和做实风险保障管理等方面提出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具体措施,推进贸易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服务更高水平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扩大外汇服务供给

制定《贸易外汇常态化服务工作机制》,打造高效服务、便民服务、专业服务和跟踪服务“四项服务”品牌,逐步实现外汇服务差异化、个性化、精细化,进一步释放金融服务的“乘数效应”。广泛宣传政务服务系统,提供“网上办、一次办”“热情办、微笑办”等优质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路,外汇局湖北省分局行政许可办理好评率达100%。

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全国营商环境报告,在衡量金融营商环境的“获得信贷”指标评价结果中,我省武汉市上榜标杆城市。城强则贾兴,金融营商环境直接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流向,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软实力和竞争力,关系到企业在当地谋发展的预期信心,最终也会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将不断压实自身责任,以增强市场主体可得性、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导向,以开展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微改”专项行动为抓手,除障碍、去烦苛、筑坦途,持续挖掘市场发展潜力,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