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清算银行(BIS)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央行以及阿联酋央行联合发布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第二阶段的报告,阐述了该项目的中期研究成果。
报告显示,应用央行数字货币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mCBDC)模式有助于实现更快速、更便宜和更安全的跨境支付和结算。但作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平台,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虽然具备种种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据悉,该项目前身是BIS创新中心香港中心、香港金融管理局和泰国央行共同发起的Inthanon-LionRock项目,并已经完成了第二阶段原型设计(IL2)。今年2月,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的加入,项目进入第三阶段研发,并更名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
根据报告对IL2的描述,该原型可以使3家央行参与到一个分布式网络中,实现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发行和回收、监控本国CBDC的交易和余额,并通过可编程的智能合约实现流动性管理、隐私保护和监管合规等功能需求。
相比现行的代理银行模式,IL2原型拥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加去中心化的治理结构。报告提到,相比目前通行的代理行模式,IL2原型能大幅提升交易效率,将原本3—5天的跨境交易时间缩短至2—10秒,并有望帮助银行节省近一半成本。
除此之外,IL2原型能提供更强的结算终局性,不会产生分叉。在经济层面,CBDC在现金和商业银行准备金之外,为金融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中央银行货币。当使用CBDC支付时,将只涉及中央银行债权的转移,交易可以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直接以中央银行货币实时结算终局,而不产生信用风险。
在维护货币主权、实现监管合规方面,基于CBDC的跨境支付网络拥有更直接的优势。针对中央银行监管本国货币的需求,IL2原型允许央行查看使用其本国货币的交易,从而能使央行了解网络中的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等指标,并保障实施资本管制的能力。
不过,报告也指出了现阶段所遇到的挑战。一方面,目前各国CBDC的研发进度不一,主要经济体货币当局都保持较为审慎的态度,甚至一些国家对其必要性仍持消极态度。另一方面,基于私人稳定币的跨境支付方案一旦获得一些地区监管当局许可,就有可能通过其覆盖全球的商业生态快速占领市场。
BIS表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未来将继续探索现有平台的局限性,尤其涉及流动性管理和处理大交易量时的性能,进一步完善治理模型。下一阶段,该项目将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鼓励更多商业银行和其他机构参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