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机构增多 “大包”浮现 银行批量转让个贷不良加速

2021-06-17 08:48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进入6月以来,截至14日,3家银行机构(含分行)发布了四期个贷不良转让公告。参与批量转让个贷不良的银行机构逐步增多,个贷不良资产包也越来越大,银行批量转让个贷不良开始加速。

6月4日、6月6日,工商银行陆续发布了2021年第四期、第五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经营类信用贷款)转让公告;6月8日,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发布了2021年第一期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转让公告;6月10日,民生银行广州分行发布了2021年第一期个人经营类信用不良贷款转让公告。

在此之前,2月,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发布了转让首批个贷不良资产包公告;4月,交通银行发布了2021年第一期个人消费信用类不良贷款(北京地区)转让公告;5月,又有3家银行发布了三期个贷不良转让公告。

银保监会正式印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5个月后,参与批量转让个贷不良的银行机构逐步增多。银登中心数据显示,截至6月11日,已有包括140家国有大行(含分行)、143家股份行(含分行)开立了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批量转让个贷不良试点逐步实施,个贷不良资产包的金额也在逐渐变大,除“几百万元”的“小包”外,一些“千万元”以上的“大包”也逐渐浮现。如民生银行广州分行拟转让的个人经营类信用不良贷款资产包未偿本息合计1862.68万元;平安银行6月15日公开转让的2021年第二期个人经营类信用不良贷款转让未偿本息金额达5967.98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不良资产包金额的增大,资产管理公司将不能再以“试水”的心态选择“拿包”,后续资产管理公司该以怎样的价格接手以及是否能实现盈利成为资产管理公司关注的重点。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