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央行报告:投放的资金并未淤积在银行

2018-11-12 11:59
来源:新华网

  近期,市场上有观点认为,今年以来央行投放的资金淤积于银行体系。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报告回应称,目前我国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率并不高,央行投放的资金并未淤积在银行,而是基本上传导到了实体经济。

  2018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几碰头”问题,人民银行采取应对措施,流动性管理目标由“合理稳定”转向“合理充裕”,通过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渠道增加中长期流动性投放。

  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 2018年以来四次实施定向降准,释放资金合计约2.3万亿元。前三季度累计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40740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开展操作共16640亿元。

  报告认为,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投放的中长期流动性,与金融机构缴存法定准备金、现金投放、财政库款上升等因素抽离的中长期流动性,总量大体相当,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取向总体是中性的。

  不过,在此过程中,有人担心央行投放的资金会淤积于银行体系。对此,央行报告认为,如果把央行看成是资金的“总闸门”,那么商业银行就是传导央行资金的“引水渠”。“引水渠”水位(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化可以直观反映央行投放的资金是否得到了有效传导。从“量”上看,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率并未上升,货币信贷平稳增长,表明央行投放的资金并未淤积在“引水渠”(商业银行),而是基本上全部传导到了实体经济。

  在央行看来,超额准备金率是衡量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关键指标,也是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传导的重要标志之一。数据显示,9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5%,较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3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2%,比年初增加13.1万亿元。

  与此同时,央行认为,从“价”上看,债券利率显著下降,贷款利率稳中趋降,也表明央行投放流动性的利率传导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数据显示,10月末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为2.71%,较6月末下行30个基点。

  不过,央行报告也承认,目前在结构上和局部领域,货币政策传导仍面临一些约束。为此,人民银行采取了定向降准、扩大抵押品范围、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多种措施,加强“精准滴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综合施策,通过“几家抬”共同改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

  央行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动态预调微调。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吴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