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武汉市重点产业链产融对接之武汉融担公司专场活动上,武投控集团权属企业武汉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融担公司”)发布《“百亿千企”科技担保扶植计划》,提出将在三年内,为超过1000家科技中小企业提供不低于100亿元规模的融资担保专项服务。
产融对接系列活动暨融资担保专场现场,武汉融担发布“百亿千企”科技担保扶植计划。
近年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随着科技创新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要素,更多的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了科技,把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生命线。然而,因研发成本高、科技成果转化难、业务规模扩张等阶段性特点,资金短缺成为了制约科技企业发展的“命门”。
今年8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科技金融质效提升行动方案》,从聚焦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信贷产品、发挥资本市场功能、解决科技金融人才短缺问题等方面提出了16条行动举措。其中明确:力争到2026年末,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家数在现有基础上增长70%,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达到20%。
“成立四年来,在各方支持下,公司持续构建新型政银担合作体系,累计服务科技企业超过3000家,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近1000家,充分掌握了科技企业的成长要素和需求特点。”武汉融担公司负责人表示,此次专项推出《扶植计划》,是公司贯彻落实《湖北省科技金融质效提升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通过政策引导、渠道拓展、产品创新、科技应用以及服务提升等多元化策略,让科技企业融资门槛更低、成本更省、效率更高。
武汉市一家从事柴油机尾气净化处理系统研发的企业,随着技术更新迭代,每年投入大量研发费用,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2021年至今,武汉融担公司为其提供4年融资担保服务,累计服务规模2640万元。
一路陪伴下,企业销售收入从7000余万元,到现在突破两亿元,由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通过政策性融资担保背书,获得多家银行融资支持。
据了解,武汉融担公司推动搭建矩阵式产品体系,覆盖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重点扶持初创期、小型企业,扶早、扶小、扶硬科技。同时,依托“4222”新型政银担分险等政策工具,推动银行“敢贷、愿贷”,放大增信功能,提升科技型企业获贷率。
活动现场,武汉融担公司分别与企业、投资机构、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扶植计划》顺利开篇。据介绍,武汉融担公司将持续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形成“政策+银行+投资+担保”金融资源协同效应,为科技企业提供综合融资服务方案。密切对接50家以上市区涉企职能部门,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依托汉口银行、武农商、湖北银行3家本地行,以及6家国有大行和其他银行,构建“3+6+N”银行渠道体系;与武创投在内的50余家创投机构形成战略合作,通过“以担引投”和“以投引担”等多种方式,推动“债权+股权”融资方案落地见效;为不低于150家科技园区、创新楼宇、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服务机构提供“担保+”服务,推动产业升级和成果转化。此外,公司运用受托运营的武汉市应急资金平台,为企业提供应急转贷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
“现在有了数字化担保,加入了线上申请渠道,我明显感觉企业融资更轻松了。”青创园光谷运营公司总经理潘龙表示,2023年至今,武汉融担公司支持协调各大银行,帮助园区15家企业成功贷款超过4000万元。
武汉融担公司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科技型企业。
今年8月,武汉融担公司打造的一体化数字系统首期功能上线,串联财务、签章、聚合支付、在线开票、短信平台等内外部应用,实现客户线上签约、线上缴费、在线开票,还可以向合作银行推送电子保函、业务清单、告知函等合同文书,涵盖200余项功能点,目前已和湖北银行、农行、农商业银行开展合作试点。下一步系统还将嫁接“汉企通”“武创通”“汉融通”等平台,拓宽企业融资入口,让担保提额“可视化”,审批流程“无感化”,实现金融资源互联互通,提供更高效的担保服务。
以高质量金融服务为“雨露”,浇灌“科技之花”。未来三年,武汉融担公司将全力推进“百亿千企”科技担保扶植计划,加快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武汉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推动“三个优势转化”。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