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已成为武汉第四大支柱产业。 2020年武汉金融业增加值1628.48亿元,同比增长6.2%,占同期GDP比重为10.4%,较2019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根据最新发布的第十二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武汉市排名全国第10位,较“十二五”上升2位,位列中部第一。
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赋予武汉金融业前所未有的机遇。6月24日,《武汉市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实施方案(2021-2025年)》《武汉市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若干支持政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三份重磅文件接连出炉,为金融活血赋能“强武汉”明确路径。
《武汉市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市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500亿元,存贷款规模突破10万亿元,私募基金规模突破5000亿元,法人金融机构突破40家,上市企业数量突破150家等主要目标。
壮大:金融实力不断增强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党的十九大以来,武汉金融工作部门坚持高站位推进武汉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行业外延更为丰富,内涵持续深化,总体实力不断增长,金融反哺城市发展绘就“精彩篇章”。
截至2021年5月末,武汉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8329.51亿元,同比增长12.90%;存款余额32019.90亿元,同比增长10.95%;存贷款余额共计70349.41亿元,同比增加7539.93亿元,同比增长12.00%。
截至目前,武汉已实现境内外上市公司85家,待挂牌企业4家,在审企业9家,在辅企业32家。并甄选出110家市级“金种子”企业及62家市级“银种子”企业。2020年全年实现直接融资2580.04亿元,同比增长7.95%。证券交易量达3.74万亿元,同比增长16.6%。
2020年,武汉全年实现保费收入835.66亿元,同比增长8.92%,保险业总资产1978.23亿元,同比增长21.27%。全市保险密度6779.39元/人,保险深度5.35%,较“十二五”期末实现翻番。
武汉强化金融反哺作用,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围绕城市中心工作、新兴产业、重点项目,推进信贷投放转换赛道,服务城市发展。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重点支持。
助力中小企业纾困,服务武汉疫后高质量重振。截至2021年5月末,在武汉中小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汉融通”)上累计入驻市场主体76306户,累计融资规模达1138.70亿元。2020年至2021年5月末期间,累计为纳入纾困专项资金支持名单的企业贴息6.14亿元,累计支持企业20222户(次)。贴息资金的申报、审核、发放可以全程网上办理和跟踪进度,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丰富:金融业态日益完善
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含持牌金融机构及类金融机构总部、地区总部)共计659家,其中总部金融机构达到31家。共有38家银行、57家证券公司和83家保险机构(含法人及省级分支机构)。武汉各级金融工作部门,锚定区域金融中心这一目标,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齐头并进,让武汉金融业质和量同步提升,保持领先中部态势。
抢占中部金融发展高地。成功设立全省第一家民营银行——众邦银行。2020年5月,南洋商业银行武汉分行在疫情期间逆势入驻开业,助力武汉实体经济恢复重振。引进泰康在线、国华人寿等保险机构,泰康在线2020年在互联网保险行业排名第2,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3.79亿元,同比增长82.83%,增速在全国89家财险公司中位于首位;国华人寿迁址至武汉后经营指标稳健增长,2019年全年实现净利润22.16亿元,2020年新业务价值增长达294.52%。证券、期货公司争相进驻。全市共有证券法人公司2家,长江证券作为全国第6家上市的证券公司,发展稳健,综合实力和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天风证券发展迅速,由单一业务券商发展成为全牌照综合类金融上市公司。截至2020年末,全市有期货法人公司2家,证券期货分支机构331家,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333家,管理基金净资产规模1603.87亿元。
持续培强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汉口银行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实施增资扩股,发行债券,补充资本金;启动上市进程,奋力迈向资本市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牢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在支持小微、支持三农、服务民众,在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生动实践中,发挥了骨干引领作用。截至2020年底,武汉市小额贷款公司115家,融资租赁公司176户,商业保理企业8家,典当公司93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2家,融资担保公司71家,机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金融机构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显著增强。2021年,武汉全力打造以武汉金融城、光谷中心城、武昌金融街、车谷资本岛、武汉基金产业基地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集聚的亮点区块,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种类齐全、境内境外机构同台共舞、传统金融机构与类金融机构相辅相成的金融市场体系。
创新:科技金融领跑全国
创新的大趋势,武汉全力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城市金融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一批彰显武汉特色的金融创新“金字招牌”走向全国。
发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紧紧抓住东湖科创大走廊建设机遇,打造全国一流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强化科技赋能,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
深入推进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科技型企业保证保险贷款试点。截至今年3月末,3家投贷联动试点银行已与40家投资公司开展合作,支持科创企业209户,投贷联动贷款余额26亿元,同比增长41%;对应投资总额60.7亿元,同比增长26%。科技金融创新特色进一步彰显。保险创新纵深推进。
2020年10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会同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发文,同意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作为全国首个获批的国家级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已纳入武汉市金融业“十四五”规划和“五个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发展规划。
下一步,武汉将申报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点。紧扣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在武汉落户的契机,申报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试点,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在武汉城市圈推广运用数字人民币。
稳健:金融生态持续优化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是地方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全市各级金融工作部门以抓铁有痕的作风,持续压实金融工作“金石品质”。
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优化联动工作体系。按照省关于健全完善“省-市-县-乡-社区(村组)”五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常态化工作机制要求,武汉15个区(开发区)均已成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指挥部,172个街道(乡镇)及3317个社区(村组)已明确专人负责,横到边、纵到底的联动体系基本建立。组织开展风险排查。协调各行业主(监)管部门及各区,对各自领域、辖区内金融风险隐患进行深入排查。积极发挥市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作用,目前共监测企业474987家,督促各区对风险企业开展动态摸排,依法分类处置,形成工作闭环。贯彻《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有关要求,不断提高宣传频率、扩大宣传受众、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质量,组建“防非轻骑兵”志愿团。通过一系列宣教活动,让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买者自负”和“风险自担”意识,提高识别能力,远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的陷阱。
培育健康可持续金融生态,强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金融营商环境,完善常态化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措施。“信用武汉”建设稳步推进,企业、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信用社区创建试点逐步扩大。银行不良率较低,融资环境不断优化。
同时,武汉简化信贷审批流程,金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家中资商业银行上报数据显示,我市小微企业获得信贷的环节平均为4.5个,获得信贷的时间平均为9.3天,获得信贷的申贷材料平均为9.9个。信贷审批时效得到进一步提升。已将申请“银税互动”贷款的小微企业范围扩大至纳税信用C级小微企业。央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大力开展征信市场监管与培训工作,探索释放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新动能。扎实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评估和检查,稳步推进各项普惠金融工作。
启航新征程 谱写大城金融发展新篇章
武汉金融业有着辉煌的历史和雄厚的基础。清代前期,汉口的典当、钱庄、票号等传统金融业非常活跃,业务范围不断扩展。随着1861年汉口开埠,外资银行先于国内银行来汉设立机构。1861年夏,英国的汇隆银行同时在香港、汉口、福州设立分支机构。至1925年,武汉共有中外银行、钱庄、保险公司等258家,金融业遍及华中数省,借贷资本活跃,资金结算频繁,“驾乎津门,直追沪上”,成为仅次于大上海的全国第二大金融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武汉金融开启了新篇章。金融机构不断增设,金融市场逐步开拓,金融工作内容更加丰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武汉经济货币化改革时期,武汉金融业得到迅速发展,许多金融改革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使得武汉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内陆融资交易中心:1984年汉正街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1986年10月24日,武汉市资金市场开市,当时为国内仅有;1988年3月31日,全国第一家专营有价证券的金融机构——武汉证券公司开业;1992 年9月9日,武汉证券交易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债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治理金融风险,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金融改革开放有序推进,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监管得到加强和改进,金融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抢抓新时代新机遇,武汉金融行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无论是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还是金融生态环境等排名,均稳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位,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地位不断提高,中部领先优势持续增强,实现了行业争先进位、为城市增光添彩的战略目标。
“十四五”开局之年,武汉提出加快打造包括区域金融中心在内的“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是提升武汉金融发展、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客观需要,是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等重要战略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展望“十四五”,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定位,金融业在武汉被赋予了更大的使命和责任,迎来腾飞的又一个重要窗口期。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