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变局与格局 读《全球金融大变局》

2021-05-07 17:01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目前,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了重大冲击。疫情连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全球金融格局产生了持续的、重大的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前景如何;如何才能在当前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进一步拓展合作;如何更好实现自身发展等问题,值得业界关注。

日前,乔依德、何知仁等著的《全球金融大变局》由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出版。在全球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促进经济复苏和维护金融稳定做出积极努力之时,或许可为上述问题提供参考。该书共分为上下两篇,着重描述了全球金融格局变化的事实与特征,阐述了产生这些变化的动因、含义和趋势,分析了其对全球金融脆弱性的影响。

得益于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对国际金融问题的长期研究,该书有几大显著特点。其一,内容上注重系统性。该书全面把握了近几年,特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重大变化,从机构、机制、政策、市场和资金等各个方面的变化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提炼出了相关的特征和趋势。经过筛选和研究,该书指出,就全球金融格局而言,以下七个事实最为值得关注:各国央行作用前所未有地增大;发达国家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国内影响和溢出效应前所未有地增大;对金融监管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球债务杠杆率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前所未有地上升;金融科技对金融生态和功能的影响前所未见。这些趋势深刻影响着国内外金融业所有从业者、相关者和消费者。

其二,分析上具有深刻性。该书对全球金融发生的重大变化,并没有停留在对事实的一般描述上,而是深入下去,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含义及趋势做进一步分析。以原因为例,该书认为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有触发性和根本性两大类。显然,全球金融危机是主要的触发性原因。围绕这一点,该书又进一步将此分解为三个子原因,即:为应对这场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带来的连带作用以及为防范今后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将分析的工具用得淋漓尽致。

其三,表述上体现基础性。该书并不刻意追求创建深邃的理论,其分析框架十分简洁,或是完全基于事实,或是基于一般经济学、金融学的理论,或是基于若干设定的场景,使得该书能够适用于全部读者。

其四,方法上突出科学性。该书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又采用了全球(整体)和国别的分析方法,这一点可谓“独树一帜”。它既介绍了总体的、一般性的趋势特征,又对不同国家进行分析,特别是考虑到大国经济体对于全球金融的影响有其很强的外溢效应,强调了大国经济体在国际金融变化趋势上的影响力。全球视野为何如此重要?作者举了例子辅以理解: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国际经济界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应对措施及今后的启示议论纷纷,伯南克、盖特纳和保尔森为此进行了聚谈,伯南克还专门发表了论文,但彼时相关分析主要聚焦于美国。实际上,中国当时果断采取措施,对于防止全球经济进一步下滑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各种分析却忽略了这点,说明全球视野和国别分析要兼顾。此外,该书在分析过程中虽使用模型不太多,但十分注重模型与实际相结合,这就使得该书研究结果本身既有理论上的支持,又具有了现实的厚度。

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对上述变化可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形式和时间段仅做了粗略描述。记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学家因未能及时预测而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指责。实际上,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规律,而运营经济受其影响的则是人以及人的群体——社会,而人的行为、社会变化的不可预测性是非常高的。从这点上来讲,作者研究是严谨的,态度是谦卑的。该书由上海市原常务副市长、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为其作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张涛,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教授张礼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中国金融学会秘书长王信,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贺力平共同推荐。

当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的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国外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开展业务,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外资金投资我国金融市场。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都在寻求对资源进行全面配置。基于这样的情况,了解全球金融的变化,无论对于金融市场人士还是个人投资者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作者以敏锐的观察、细致的分析和广阔的视野,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观察的方向和分析的框架,相信读者们可从中收获颇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