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工商银行认真落实监管部门统一部署,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深入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帮助消费者提升金融素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营造和谐、诚信的金融消费环境。
助力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
工行在“3·15”宣传教育活动中,注重夯实金融知识普及宣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消费者介绍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产品和服务基本概念、业务规则、风险点与收费政策等,不断提升客户权利意识和金融素养。
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对于其他消费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专业性且更新迭代速度较快,如果客户缺乏相关的金融知识,则容易面临合法权益受侵害风险。为此,工行围绕客户金融素养相对薄弱或日常咨询相对集中的业务领域,加大对个人贷款、信用卡、网络金融、个人理财等重点业务和关键环节的宣教力度,帮助消费者正确识别和使用正规金融产品和服务。
“3·15”期间,工行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平台,发布活动海报,编发“3·15课堂系列讲座”“图解金融消费者八项权利”等,引领活动高效务实开展。
增强消费者识假防骗能力
工行积极回应客户关切和社会热点,将识假防骗作为“3·15”宣教活动的重点,采取“以案说法”“风险提示”等宣教形式,帮助消费者及时识别、妥善应对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切实守护好“钱袋子”。
通过一个个案例演绎、一个个防骗锦囊、一则则风险揭示,工行将防范非法金融、电信网络诈骗的知识传导给消费者,提醒消费者自觉抵制和主动远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工行上海、北京、江西、湖北等分行全面统筹行内员工才艺和当地媒体资源,将识假防骗知识精准高效地推送给广大消费者。
例如,工行上海分行推出“3·15”专题系列消保微课堂,借助员工原创趣味漫画、插图,发布“警惕不明非法链接”“警惕信用卡违规代还风险”等专题,情节生动,贴近现实。工行北京分行联合当地监管部门和银行业协会,通过专题片以及法律、心理、教育专家发言等环节,为消费者剖析侵害财产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信息安全权等权利的案例和风险防范要点,帮助消费者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对老年青少年群体宣教
工行注重加强对老年人、在校学生的宣传教育,筑牢金融风险防范安全网。
为有效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工行一方面通过开展金融知识进社区、进乡镇等活动,积极介绍银行在优化网点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保障资金安全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的专属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在网点服务中强化体验式和互动式宣传教育,主动帮助老年客户解决“想用不会用”“想用不敢用”智能设备和网络金融服务等问题。同时,针对电信诈骗、养老骗局、非法集资等典型非法金融活动加强宣教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在青少年宣教方面,注重加强青少年、在校学生消费借贷、个人征信等内容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典型案例教育警示作用,引导树立科学理财观和理性消费观。工行山东、福建、青岛、重庆等分行密切与监管部门、周边社区等协调联动,用消费者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强化老年人、在校学生宣教。
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更加精准有效地满足特殊时期广大金融消费者需求,为打造和谐健康的金融消费环境贡献更大力量。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